江蘇鎮江:“532”理念,重塑安全生產監管新格局
安全為基,發展為要;防線筑牢,生產無憂。
今年以來,江蘇省鎮江市應急管理系統以“5分服務、3分監管、2分執法”的“532”理念為指引,深耕工貿領域安全生產治理,通過精準服務破難題、智慧監管防風險、剛柔執法守底線,構建“風險識別精準化、監管執法差異化、企業履責主動化、治理手段智慧化、協同共治常態化”的“五化”監管格局,著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服務先行:精準賦能喚醒安全自覺
丹陽市某水泥制品有限公司的整改經歷,恰是服務寓于管理的生動寫照。不久前,鎮江市應急管理行政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該企業未辨識污水收集處理池有限空間、未建立管理臺賬,企業負責人卻認為“沒出事就不用管”。
對此,執法人員沒有簡單處罰,而是先通過現場普法、播放有限空間事故案例,讓企業負責人直觀感受風險;隨后組織安全生產知識考試,讓負責人意識到自身知識短板。最終,企業主動邀請執法人員上門“開小灶”,逐一完成有限空間辨識與臺賬建立,從“被動應付”轉變為“主動防控”。
“532”理念中,服務始終是安全生產治理的核心抓手。鎮江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負責人介紹,圍繞企業安全管理痛點,鎮江市推出“靶向式”服務,讓安全保障既暖心又專業。針對高溫熔融金屬企業風險管控,鎮江市聯合安責險機構邀請省級專家開展“深度體檢”,累計幫助鋼鐵、鋁加工企業排查整治隱患298條,深化粉塵涉爆企業治理,推動32家企業接入在線監測系統,覆蓋54套除塵設備、213路感知數據,用技術服務為企業裝上“安全哨兵”。
監管發力:智慧平臺織密防護網
安全生產的關鍵在于監管,鎮江市錨定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推動監管從“粗放式”向“精準化”轉變,鍥而不舍筑牢安全防線。
聚焦“廠中廠”治理,鎮江市通過精準摸排,掌握高風險分層分割租賃企業底數,隨后分類施策,清退27家風險隱患突出企業,推動剩余企業將關鍵區域監控接入市“智慧消防”平臺,目前接入率已達75%。“我們特意選取了13家有代表性的‘廠中廠’(園區)打造示范樣板,就是想讓其他企業有參照、有方向。”監管人員介紹,工作人員會手把手指導出租方建立詳細風險管控清單,制定可落地的應急救援預案,確保每個環節都有規范、有保障。
緊扣有限空間作業等高危領域,鎮江市同步創新監管方式。有限空間作業監管中,不僅對已服務企業開展“回頭看”,防止隱患反彈,還啟動示范企業創建,首批4家意向企業已完成上門指導;創新舉辦全市有限空間作業安全技能競賽活動,組織15支重點有限空間作業企業參賽,提升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此外,鎮江市還注重監管隊伍能力建設,通過“應急領學?每周一講”平臺開展22期學習,組織監管人員深入企業一線開展“沉浸式”現場教學,讓監管能力與企業風險點精準匹配,確保監管“看得準、管得好”。
執法護航:剛柔并濟守住安全底線
牢牢把握安全生產的執法防線,鎮江市堅持“執法與服務并重、懲戒與教育結合”,既以剛性約束倒逼企業履責,又避免“一刀切”式監管。日常治理中,鎮江市對抵觸整改、違法違規的企業依法依規嚴肅懲戒,同時建立“隱患整改— 跟蹤督辦—執法跟進”的閉環機制:對剩余未完成“回頭看”的有限空間作業企業,全部納入2025年執法計劃,確保整治成效不打折扣。
值得注意的是,安全執法始終與服務、監管緊密銜接。執法人員立足于通過服務式指導幫助企業認識問題、整改問題,對屢教不改、存在重大隱患的企業啟動執法程序。鎮江市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負責人表示,此舉既維護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又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實現了安全與發展的雙贏。鎮江市將持續深化“532”理念,聚焦重點領域,進一步優化服務舉措、升級監管手段、規范執法行為,全力推動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以更實作風、更硬措施守護工貿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全媒體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李海云)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