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速看!中國質量(南京)大會的“高光時刻”全在這里→
9月16日至17日,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600名代表齊聚中國南京,共同出席中國質量(南京)大會,圍繞“質量:賦能新質生產力”這一主題,深入探討新形勢下的熱點質量話題和質量管理前沿內容,促進質量合作,加快質量變革,推動全球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個新倡議發布:質量促進企業做大做強
中國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第五屆中國質量獎在本屆質量大會上正式頒發,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組織獲得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江蘇上上電纜集團有限公司、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等78家組織和6名個人獲得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沒有先進的制造技術與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不可能打造出客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亨通集團董事局主席崔根良直言,質量是設計出來的,更是制造出來的。正是憑借30多年對于質量管理的探索,亨通才形成如今“基于海洋通信互聯的‘四全兩面’質量管理模式”,并榮獲中國質量獎。他表示,今后亨通將積極投身于國家戰略,持續以匠心鑄就中國質量、中國制造、中國品牌,把更高質量的中國產品和服務帶到全球舞臺。
質量是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和基本特征。本屆大會以“質量:賦能新質生產力”為主題。新質生產力關鍵在質優,為充分發揮質量在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支撐產業建圈強鏈、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大會還發布了《南京質量倡議》,圍繞五個方面提出倡議——
在推動質量變革,支撐融合創新方面,要深化質量強企、強鏈、強縣,建立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質量技術創新體系,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和產業化落地通道。
在夯實質量基礎,提升發展效能方面,要創新標準化運行和計量協同發展機制,圍繞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質量要素自由流動、高效配置。
在強化質量創新,構建先進生態方面,要重構新型質量管理體系,服務中小企業質量可持續發展,推動數字創新,構建數字化、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
在共享質量成果,增進民生福祉方面,要深入開展全民質量行動,優化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
在弘揚質量文化,擴大開放合作方面,要促進質量交流互鑒和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一批新項目簽約:質量基礎設施將更完善
質量基礎設施是實現質量提升,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保障。大會期間,為江蘇“量身定制”的專項活動——國際和國家級質量技術機構服務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對接會舉行。
“作為經濟大省,我省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擁有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196個,落戶我省的國際和國家級標準化組織達88個,各類檢驗檢測機構達4099家。”省市場監管局局長沈海斌介紹,質量鏈與產業鏈的融合絕非簡單的要素疊加,需要在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需求導向牽引下互融互動,深入破解產業鏈中“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痛點問題,才能更好支撐產業、服務發展。
這場對接會,旨在引導更多優質質量技術資源與政府、企業、機構深度對接,在雙向奔赴中實現互利共贏,為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提供更加有力的質量支撐。對接會上,一批合作項目正式簽約。例如,揚州市人民政府和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雙方將聚焦推動產業質量升級、促進綠色低碳轉型、激發標準認證創新、加速內外貿一體化、打造區域質量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和德國萊茵TÜV正式簽署歐盟計量器具認證公告機構認可實驗室戰略合作協議,面向企業提供本土化一站式檢測與認證服務。
“合作協議的簽署,是推動中國制造與歐盟標準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標志著我院在檢測認證、標準對接和國際合作邁出堅實的一步。”省計量科學院院長顧永華說,未來雙方還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如:在標準和規則層面,深入交流國際法規和管理體系,引進國際先進的標準,積極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計量認證體系。
一些新建議匯聚:質量管理需要不斷創新
新質生產力浪潮中,質量管理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范式革命。如何通過更好更優的質量管理助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與會者紛紛建言獻策。
“質量管理正從傳統的經驗管理,轉向現在以數據驅動、系統優化、智能決策為特征的數字化管理。”原國家質檢總局工程師、研究員、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劉卓慧建議,質量工作者和企業管理者應當完成這四種轉變,她特別提到,企業應當在關鍵工序安裝傳感器,用以實現質量數據的實時采集和上傳,并構建起一個實時監測的質量管理網絡。“總之,我們對質量管理的認識,要從‘合格率’的簡單概念轉變到‘用戶體驗’,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語音分析和情感識別去了解消費者對我們產品的感受并進行快速的響應改進。”
把好質量關,計量管理不可松懈。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平認為,計量創新和產業創新密不可分。當前,新一輪工業革命的特點是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它帶來了無處不在的材料系統和海量的數據。“所以,我們要高度關注遠未在現場的校準,通過無處不在的校準,讓無處不在的測量更加精準,進一步支撐我們產業的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標準是質量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方圓標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冀曉冬表示,通過高標準和高端認證一體化發展,能夠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發揮標準引領與質量支撐作用,有效促進創新、保障質優。“如果真的能把標準和認證融入到企業經營、高質量發展以及政府的統籌規劃是不容易的,但一旦做到,效果就很好。”
詳情請見: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cab25ae4b0a8e65deb89c0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