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城擔當”書寫高質量發展精彩答卷——訪潤州區寶塔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凌鑫
金山網訊 初秋的潤州區寶塔路街道,運河碧波蕩漾,商圈活力涌動。作為鎮江市主城區的核心板塊、潤州區城市經濟的“主戰場”,這里既承載著老城區的煙火氣息,更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9月14日,《鎮江日報》“開發區街鎮新觀察”行動采訪組走進寶塔路街道,專訪寶塔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凌鑫,探尋這片熱土如何以 “繁榮寶塔、精美寶塔”建設為抓手,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社會治理的協同推進中,交出主城核心區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鎮江火車站周邊地塊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
“作為潤州城市經濟的‘主戰場’,寶塔路街道必須扛起‘大的樣子、強的擔當’。”訪談伊始,凌鑫用一組亮眼數據,勾勒出街道經濟發展的強勁態勢。回顧 2024年,街道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2億元,同比增長7.74%,占全區街道稅收總盤的33.94%,增幅與總量均位居全區第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同比增長7.4%,市區重大產業項目開工率實現100%;全年招引市級億元以上項目5個、總投資7.33億元;新增入庫“四上”企業17家,同樣以全區第一的成績,實現了經濟發展質與量的雙重跨越。

萬達周邊街區
2025年上半年,這份“領跑”勢頭持續鞏固。凌鑫介紹,上半年街道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8億元,增幅提升至8.5%,總量繼續穩居全區首位;固定資產投資達9.24億元,總量與增幅均位列全區第一;建筑業總產值完成22.71億元,順利達成半年預期目標,占全區總量的44%;新簽約億元項目總投資6.5億元,半年超額完成全年任務;電信等重點項目超序時完成列統,新入庫列統投資1.71億元,持續為鎮江經濟發展注入“寶塔動能”。
“成績的背后,是我們對‘項目為王’理念的堅守,更是對產業定位的精準把握。”凌鑫表示,街道始終錨定金融服務業主賽道,同時依托恒順里、恒豐銀行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夯實經濟發展的 “壓艙石”。
破局攻堅“實”字為要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與區域競爭的雙重挑戰,凌鑫坦言,破解難題,關鍵在“創新”與“實干”的結合。“沒有‘創新’的‘實干’是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沒有‘實干’的‘創新’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凌鑫說,街道將以更大力度精準施策,以更快節奏真抓實干,以更強擔當沖刺發展目標,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常發廣場
街道堅決錨定金融服務業發展主賽道,強化與市級平臺、重點樓宇、龍頭企業的聯動招商,以“很有時間、不怕麻煩”的貼心服務,吸引更多重點稅源企業落戶。針對外省建筑企業在本地經營的稅收征管薄弱環節,街道積極配合區住建、稅務等部門開展重點排查,確保外省在潤州項目稅收預繳“應繳盡繳”,把隱蔽的“稅源活水”轉化為可量化的“顯性增長”,讓“老家底”變成“新富礦”。
項目建設是經濟發展的“生命線”。凌鑫介紹,街道對國網、電信、恒順里等在建項目,持續實施 “一個項目、一抓到底” 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建設中的堵點難點,確保項目按計劃完成年度投資的 95%以上;對金家灣地塊、九泰大廈、京都康養等待開工項目,主動對接靠前服務,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以項目建設的“加速度”拼出發展“新高度”。
統籌發展“民”字當頭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凌鑫表示,街道始終堅持民生改善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讓街道發展不僅有“經濟高度”,更有“民生溫度”。
“我們要讓群眾的‘急難愁盼’有人管、有人辦。”凌鑫表示,在民生服務上,街道全面抓好創業就業、居保退管、低保擴圍增效、“家門口慈善”等工作,圍繞“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拓展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未成年人保護站等為民服務陣地功能,大力推動房屋“以舊換新”工作,切實兜牢“三保”底線,持續推動社區便民助餐點建設運營,織密織牢民生幸福網。
在社會治理上,街道堅持建管并舉,緊盯城市管理中的難點、堵點,加強基礎設施管理、城市環境治理,助力“精美寶塔”建設。同時,進一步推動黨建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以“黨建強、產業興”為主線,實施城際商圈黨建品牌煥新、金融黨建“紅鏈聚力”賦能、“一居一特”社區治理提升“三項行動”;深化基層治理,做好“運河+商圈”文化融合文章,全力推動“運河記憶館”等民生項目落地,以實績實效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
面對未來發展,凌鑫信心滿滿:“我們將繼續錨定‘繁榮寶塔、精美寶塔’目標,以更大擔當、更實舉措,在項目招引上再突破、在民生服務上再提升、在基層治理上再創新,努力打造主城高質量發展的標桿板塊,為潤州乃至全市發展貢獻更多‘寶塔力量’!”(記者 孫晨飛 欒繼業 通訊員 王南 圖 李嘉斌)
一線攻堅
發展向新 民生向暖
□ 孫晨飛
清晨的陽光灑在寶塔路街道的城際商圈,車流與人流交織出主城核心區的活力畫卷。不遠處,恒順里項目工地現場,施工人員緊張有序地推進項目建設;鴻鑫金融街區綜合體內,工作人員專注辦公,鍵盤敲擊聲與窗外的城市喧囂共同奏響發展樂章 ——這幅 “產業興旺、城市宜居” 的實景圖,正是寶塔路街道作為潤州區城市經濟“主戰場”,深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
在江蘇宇新環保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會議室,董事長何凌云正與外地客戶洽談項目。2023年落戶寶塔路街道后,這家集環保技術研發、工程管理于一體的企業,迅速打開發展新局面。“街道主動上門問需,幫我們對接資源、解決難題,現在公司在手項目5個,分布在新疆、甘肅等地。”何凌云說,公司正加大技改力度,憑借過硬技術擴大業務范圍,對未來充滿信心。宇新環保的成長,是街道錨定產業升級的縮影。
產業發展的同時,民生溫度持續升騰。走進林隱社區和悅餐廳,飯點時分香氣撲鼻,居民趙奶奶剛打好兩葷一素,笑著稱贊:“每天菜品不重樣,還能訂定制餐,吃得省心又舒服!” 這家位于樸園小區的助餐點,自去年8月開業便圈粉無數。餐廳寬敞明亮,不僅提供涼菜、熱菜、面點,還為獨居、失能老人送餐上門,日均服務50 余人次。工作人員每天在微信群公布菜單,免費提供小菜和湯品,更依托餐廳開展健康講座、手工活動,讓社區充滿 “人情味”。
從恒順里項目的加速建設、鴻鑫金融街區的活力涌動,到宇新環保的創新突破,再到和悅餐廳的暖心服務,寶塔路街道正以“繁榮寶塔、精美寶塔”建設為抓手,在經濟攻堅與民生保障的協同推進中,走出了一條符合主城核心區定位的高質量發展之路。這里既有產業發展的“硬實力”,更有民生服務的“軟實力”,街道以實干為筆、以創新為墨,在潤州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上,描繪出更繁榮、更精美的主城新圖景。
記者手記
感受經濟與民生的雙向奔赴
□ 孫晨飛
走出鎮江火車站南廣場,一股蓬勃發展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是鎮江市主城核心區、潤州區城市經濟“主戰場”,是創新與實干交織的奮進熱土。多年來,記者有幸見證了寶塔路街道在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社會治理方面的卓越成就,感受到了這里干部群眾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稅收占全區三分之一,固定資產投資持續領跑,項目招引提前半年完成全年任務……這些亮眼的數據背后,是街道工作人員無數個日夜的辛勤付出,是大家“很有時間、不怕麻煩” 的堅守。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激烈的區域競爭,工作人員們沒有絲毫退縮,而是以創新為刃、實干為盾,精準施策、真抓實干。從深挖建筑企業稅源到推動重點項目落地,從金融產業鏈招商到培育“四上企業”,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他們用汗水和智慧,書寫著經濟發展的壯麗篇章,讓大家看到了城市經濟“主戰場”的擔當與魄力。
在這里,高質量發展從來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產業與民生的同頻共振,是干部與群眾的雙向奔赴。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們幸福的笑容;在未成年人保護站,孩子們歡快的笑聲;在便民助餐點,熱氣騰騰的飯菜散發著家的溫暖。這些細微之處,無不彰顯著街道“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讓居民切實享受到發展成果。
寶塔路街道用它的發展實踐告訴大家,主城核心區就該有這樣的擔當——既要有經濟建設的“高度”,也要有民生保障的“溫度”;既要有產業發展的“筋骨”,也要有文化傳承的“靈魂”。這份扎實又溫暖的答卷,正是所有基層工作者默默耕耘的結果。
傍晚,運河邊的燈光漸次亮起,商圈人流依舊熙攘。寶塔路街道正以它的方式默默努力——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
或許,這就是主城核心區街道該有的樣子。
總編快語
敢啃硬骨頭 更顯強擔當
□ 劉蘭明
“雖然沒有孫悟空七十二變的能力,但經歷的困難肯定不止九九八十一難。”上周日采訪潤州區寶塔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凌鑫時,他的這句真心話,既道出基層街道工作者的艱辛,也透露了敢啃硬骨頭的責任與擔當。
2023 年,凌鑫調任寶塔路街道 “一把手”時,街道正面臨發展紅利耗盡的困境。破局之路何在?凌鑫和班子商定三大方向:盤活存量資源;加大金融服務業招商;深挖財政收入潛力——發展不能等靠要,唯有主動出擊才能打開局面。
ABCD商務區北側的金家灣地塊閑置10余年,歷史遺留問題錯綜復雜。凌鑫主動對接外地開發商,每周緊密溝通,多次協調本地企業,甚至“堵”到相關部門負責人辦公室匯報,最終推動相關問題解決。這股“硬著頭皮上”的韌勁,正是基層干部破解歷史遺留問題的關鍵:面對“老大難”,怕就輸了,唯有較真碰硬,才能掃清發展障礙。
引進某銀行的過程,更暴露了營商環境中的“中梗阻”。銀行擬落戶大樓因早年設計不符現行規定,相關部門教條執行文件,將 “不說不能辦,只想怎么辦”拋諸腦后。凌鑫歷經波折終促成落戶,今年有望新增稅收2000萬元。此事警示: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停留在口號,既需要基層干部當好“破壁人”,不怕“撞南墻”,更需要“中梗阻”主動作為,創新服務,真正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主力,而不是阻力。
難能可貴的是,寶塔路街道并未止步于“解決問題”,更注重“避免新問題”。凌鑫帶領一班人反思:如今的隱患多是過往缺乏前瞻與系統思維所致。因此,在金家灣地塊開發中,他和開發商探討推動“住宅樓 + 商用辦公樓”同步規劃,更實現“同步招商、同步設計、同步建設”。
此舉既讓開發商因有項目落地而信心倍增,也為擬落戶企業節省改造和重新裝修成本、縮短開業周期,一舉多得。這種系統性思維,正是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謀遠”的體現——不僅要解當下難題,更要為未來鋪路,不讓后人再陷“歷史遺留”的困境。
近兩年,寶塔路街道已引進10余家金融機構,經濟注入新活力。這里的實踐證明:基層發展既要有敢啃“硬骨頭”的擔當,破解眼前困局;更要有“謀長遠”的眼光,以系統思維布局未來。這不僅是個人能力和擔當的彰顯,更是推動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密鑰。

視頻制作 盛林娟 李嘉斌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