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化長廊
文/雷曉明
不久前,有文友推薦我去京江路上新建成的科普文化長廊看看,近日我與幾位好友相約前往。沿“江海之門”向東不遠處,來到長江濕地公園,在廣袤的蘆葦灘邊緣,我見到了剛落成不久的“潤州血防健康長廊”。
在路邊有一醒目的彩繪標識,上面繪有“三山一渡”和長江波浪起伏的圖案。沿著緩坡向下走,可見長廊周圍綠草茵茵,樹木繁茂,環境幽靜,一條100多米長的塑膠小道蜿蜒曲折。導覽圖上標注有“血防健康教育區”“消除成果展示區”及“血防互動體驗區”三個部分。
我們沿綠道步入長廊,觀看起圖文并茂的欄目。其中有“全國和江蘇省血吸蟲病流行概況與分布圖”、血吸蟲生活史、釘螺的鑒別、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防治歷史回眸等內容。據欄目上的文字介紹,我市地處長江下游地區,長江岸線連綿,河網密布,血吸蟲病曾經一度流行。血吸蟲病是由于人體皮膚感染了含有血吸蟲尾蚴的疫水后所引發的一種寄生蟲病,感染后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而感染血吸蟲病的主要途徑有各種水田作業,包括打湖草、采粽葉、捕魚撈蝦、淘米洗菜及游泳戲水等等。而釘螺是血吸蟲的中間宿主,生活在長江濕地的地表下,每年的春季氣溫達15攝氏度以上時最為活躍,消滅釘螺則是消除血吸蟲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
從宣傳欄目還了解到,我市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七十余年間,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下,歷經幾代血防人員長期艱苦攻堅,尤其是近十多年來,機械化、智能化融入了江灘大面積的滅螺消殺作業,使血吸蟲病得到有效控制。我腳下所在的長江濕地沿岸大片江灘曾經是無數血防工作者查螺滅螺的主戰場。令人欣喜的是,由于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科學精準高效的滅螺,如今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這座新建成的科普知識園地,室外還有10多個造型別致、以普及血防知識為內容的大小景觀,有的還可進行互動。“潤州血防健康長廊”建成開放后,每日在京江路長江濕地游覽觀光、健身運動的市民紛紛前來參觀。在這里我遇到幾位家住京江路附近的老同事,大家都認為這座血防健康長廊很有特色,又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據潤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區已連續多年未發現感染性釘螺并連續22年未發生急性血吸蟲病感染,今年上半年順利通過省疾控局組織的消除血吸蟲病達標考核評估,這在潤州區血防工作歷程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今年八月上旬,國家林草局組織專家前來潤州區調研血防工作時,專門來此參觀,對這一科普知識宣傳點給予了充分肯定。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