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首輔李春芳桑梓情

李春芳像
□ 王 勇
李春芳(1511年-1584年),字子實,號石麓,別號華陽洞天主人,謚號“文定”,明代狀元、內閣首輔。
李春芳先世句容人,曾祖父遷興化(今屬泰州)。李春芳“始祖海一,世居句曲之朱?村。公之曾大父始渡江至安宜(今揚州寶應),已又從安宜徙興化”。主要生活于泰州興化的李春芳,年輕時曾拜王陽明的弟子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等為師。明嘉靖十年(1531年),李春芳中辛卯科鄉試舉人后,與名儒王艮、林春、湛若水、歐陽德等交游學習,因才學出眾,為師友所欽服。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李春芳中丁未科進士,廷試策問儒家道統,李春芳剖析分明,應對稱旨,被皇帝親擢為一甲第一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李春芳歷經三十余年的寒窗苦讀,終于實現“雁塔題名”的夙愿。李春芳在《初第家書》中寫道:“二月二十八日揭曉,孫叨中會試第十名,此皆賴吾先曾祖及吾祖、吾父世積善良、皇天眷祐所致。孫豈敢以當此也……午夜靜思,必不上負朝廷,下不負生民,內不負父祖教育之心,外不負鄉黨屬望之意,庶或可以無愧于此心。”后來李春芳任大學士后,曾撰《重修陽明王先生祠記》表現其對陽明心學“致良知”“好善惡惡”“致用”的極力推崇,該文是為內閣首輔徐階在江西任督學時所建王陽明祠的重修所寫,徐階亦為王陽明再傳弟子。
李春芳中狀元后,才華識見受明世宗嘉靖帝青睞。相傳,李春芳因擅長作青詞(道教齋醮儀式中敬獻天神的專用奏告文書),頗稱帝旨,受到恩寵,超遷為翰林學士、太常少卿,又由吏、禮二部左右侍郎三遷至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后任首輔,因此被民間戲稱為“青詞宰相”。其實,李春芳是有真才實學的。他曾撰《宗藩條例》提倡皇族節約、杜絕奢靡,減輕百姓苛賦,受到嘉靖帝賞識,欽賜書名。李春芳被授武英殿大學士后,參與閣務,與內閣首輔徐階共同輔政時,“誅左道,錄言官,蠲逋負,中外欣欣,以為太平復見”,肅清前首輔嚴嵩的惡政流毒,力振頹靡,維護社會平穩。徐階、李春芳作為陽明后學在國家治理中身體力行地踐行著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李春芳接替徐階成為內閣首輔。李春芳心系民生,多有建樹,如諫止穆宗想大興土木建翔鳳樓,罷太倉羨金,罷織造歲幣、牙簟珍異等,支持限制勛戚莊田,力救獲罪言官,大力裁革冗官,贊成薊遼將帥提議在邊境建戍臺以防守等。后李春芳因閣臣高拱、張居正等人排擠,屢次上疏請辭首輔,隆慶五年(1571年)得允致仕,皇帝敕諭將李春芳比作北宋狀元名臣馮京、王溥,給予極高的殊榮。李春芳晚年居鄉十余年,孝養父母,頤兒弄孫,為鄉鄰所羨。李春芳有子八人,先后蔭子四人。所著有《貽安堂集》10卷。傳說《西游記》《海公大紅袍全傳》的創作也與李春芳有關,然尚有爭議。
李春芳對家鄉句容、興化等地有著深厚的感情。李春芳詩作《長淮篇送賈參府鄉丈返淮》《送鄉人望山用冶泉韻》《送同鄉沈苓田請假還南》《送鄉人胡醫士南歸》《送鄉人南還》等表現同鄉深情厚誼,寄托思鄉之情。李春芳《韓年丈授令予邑,喜而賦此》將前輩韓(子允)的文學才華與《三都賦》作者左思相媲美,對其任家鄉興化的父母官寄予厚望。
雖然李春芳曾祖父輩已經遷居興化,然李家對故鄉句容仍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感,每年會回祖居地祭祖、小住。李春芳《貽安堂集》中有多篇關于鎮江、句容的作品。嘉靖十六年(1537年),年輕的李春芳回句容祭祖掃墓,應句容寺院月亭上人之邀,寫下《題句容藏院方丈壁別方月亭上人(小序)》:“年年山寺聽鳴鐘,匹馬西風憶遠公。異日定須留玉帶,題詩未可著紗籠。”李春芳屬馬,詩中“匹馬西風憶遠公”以“匹馬”自喻,以東晉高僧慧遠喻指月亭上人。十年后,李春芳進士及第,高中狀元,又十年蒙明世宗嘉靖帝重用,“薦被蟒玉,竟如所期”,李春芳以為此乃詩讖,遂解玉帶以贈句容藏院僧人,僧歸建樓藏之,名玉帶樓。后寺旁建華陽書院,李春芳應邀作《新建華陽書院碑記》。此外,李春芳還作有《句容縣新筑城垣記》等,為祖居地句容城建與文化教育增添了光彩。
李春芳《憶昔行送王近山解官還句曲》:“憶昔同學金陵時,呴呴朝暮如連枝。壯心共擬摶霄漢,苦志自愿甘鹽齏……我有廬兮三茅畔,十畝棒蕪松菊亂。何時一報圣朝恩,與君仍作林皋伴。”李春芳送別故知好友返鄉時,憶及早年相互砥礪的讀書生活和后來的各自天涯,感嘆之余,也期望自己能夠致仕回鄉與朋友再作隱逸友伴。萬歷元年(1573年),李春芳致仕返鄉后曾游覽鎮江城外“江中浮玉”金山,作詩《題金山有感,時萬歷改元春日》:“誰將一拳石,點破波心碧。如彼浮云起,太虛生障隔。我欲遣天丁,鏟此塊然跡。頓令如掌平,悠悠無湍激。”李春芳將金山比作阻擋江水的障礙,希望派天兵將其鏟平,以使江水平緩安瀾無險阻,也借此希望朝廷能夠除掉奸侫小人,澄清四海,使天下太平。
李春芳性溫厚和平,不見喜慍之色,自幼人多擬為公輔之器,終成大器。時至清初,李春芳的后裔官至尚書、卿、寺以及知府、知縣者即已有十數人之多,而布衣諸生以詩文名于世者數人,形成人才輩出的興化李氏家族,如史學家李清、戲曲家李長祚、“揚州八怪”之一李鱓、“國學大師”李審言等都是李春芳的后裔。這與句容、興化秀麗山水、陽明心學、李氏的良好家教傳承等都有著深厚的淵源。
責任編輯:阿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