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探索文化賦能基層治理新路徑
促消費 興文化 強治理
金山網訊 巨幅山水墻繪與彩色步道相映成趣,咖啡醇香與傳統小吃熱氣交融,商戶居民依托“鄰里議事客廳”暢談治理……這個國慶,京口區以大市口商圈為主場,正通過一系列文化“組合拳”,將傳統街巷變身多元消費新地標,更探索出一條文化賦能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以文化“立支點”,在巷陌深處重塑治理共同體
“一城山水半城詩”的巨幅墻繪下,游客駐足拍照,居民閑話家常。京口區健康路街道以經折巷、水陸寺巷為核心,將焦山、北固山等鎮江元素植入街區肌理,讓歷史文化成為街區的“共同語言”。
更深層的變革在于治理模式創新。健康路街道成立“商居聯盟”,第一批共吸納24家商戶、居民代表16人共同參與街區治理。商戶不再只是被管理者,居民也不僅是旁觀者,而是成為規劃策劃、環境維護、活動組織的“主角”。通過“志愿積分管理”“慈善公益”等機制,文化認同轉化為共建共治的行動自覺,形成了“社區+商戶+居民”三方協同的治理新格局。

以空間“微更新”,讓文化場景成為治理末梢
彩色步道指引方向,美食地圖便捷導覽,統一出新的外立面整潔雅致——健康路街道通過一系列“微改造”,讓文化場景成為治理的末梢觸角。
美化沿街外立面、新增路燈和花箱等細節優化,提升的不僅是環境品質,更是消費體驗與居民滿意度。街道巧妙規劃Citywalk(城市漫步)主題線路,將鎮江蘇寧廣場、科技館、文物建筑等資源串聯成珠,使文化空間同時成為治理空間。原本普通的街巷轉角,通過景觀小品、休閑座椅等設計,變為居民交流互動的“會客廳”,實現了空間利用與治理效能的雙重提升。

以活動“潤民心”,把文化認同轉化為治理自覺
今年國慶期間,健康路街道推出非遺市集、親子互動、街頭音樂等系列活動,疊加消費券和限時折扣,形成“文化體驗+旅游社交+美食消費”的生態閉環。
這些文化活動不僅是促消費的手段,更是潤民心的載體。通過常態化開展“文化進街區”系列活動,街道將文化認同轉化為治理自覺,讓居民在活動中增進了解、達成共識,展現出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文化自信,進一步強化了居民的家園歸屬感和治理參與感。
如今,京口區正以文化為紐帶,將大市口商圈打造成“有厚度、有溫度、有熱度”的多元消費場景,讓本地居民更有歸屬感、外來游客更有記憶點。這條文化賦能基層治理的新路徑,正成為京口區促消費、興文化、強治理的“金名片”,為現代城市治理提供了生動范本。(王俊東 戈晨 記者 林蘭 圖片由京口區文體旅局、京口區新聞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