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丨矢志奮斗,實現“教育強國科技強國”
在天津大學建校130周年之際,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該校全體師生回信強調,新起點上,希望你們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深化教學科研改革,加強基礎研究和科技攻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新時代的浪潮奔涌向前,一幅以中國式現代化擘畫的宏偉藍圖正徐徐展開。在這波瀾壯闊的征程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為支撐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堅實基座,其戰略意義愈發凸顯,其建設進程愈發緊迫。
深刻領會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時代內涵與基石地位,是青春奮進的邏輯起點。一個國家的強大,根基在人才,關鍵在教育,動力在科技。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沒有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就不可能培養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科技則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縱觀世界歷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格局。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在經濟發展、國家安全、民生改善等關鍵領域的作用愈發凸顯。教育不強,則人才不興;科技不強,則競爭無力。
清醒認識青年人才在強國征程中的責任使命,是青春擔當的力量源泉。“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歸根結底要靠人才,而青年時期正是創新潛能最豐沛、創造活力最旺盛的黃金階段。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遞到當代青年手中。這份責任,意味著青年要成為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先鋒。面對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國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青年科技工作者應敢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勇于闖入創新的“無人區”,力爭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上取得突破。
在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的征程中展現青春風采,絕非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付諸扎實的行動。一要夯實學識根基,練就過硬本領。青年處于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吸水一樣汲取知識。要珍惜大好學習時光,心無旁騖地求知問學,既要打牢基礎知識,也要關注前沿動態;既要精通專業知識,也要拓展跨學科視野;既要注重理論學習,也要加強實踐鍛煉,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二要培養創新精神,勇于突破藩籬。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青年最具優勢的特質。要敢于質疑,勇于批判,不墨守成規,不人云亦云。要擁抱交叉學科,在碰撞中產生思想的火花。要容忍失敗,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挫折與曲折是常態,要從失敗中汲取教訓,愈挫愈勇。三要涵養家國情懷,矢志為國奉獻。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要始終心懷“國之大者”,把個人奮斗的“小目標”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的“大藍圖”。要學習錢學森、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崇高精神,以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為己任,在解決關乎國家命運和人民福祉的重大科技問題上展現擔當。
時代召喚青年,青年創造未來。讓我們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添磚加瓦,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實踐中展現最絢麗的青春風采,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無盡的青春力量!(金勝)
責任編輯:華筱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