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又好玩”的鄉村展現無限可能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雙節”假期,鎮江鄉村用一場“國風+田園”的文旅盛宴交出亮眼答卷。香海琴楓的三國穿越、伏熱花海的秋日調色盤、嗨皮小豬農場的親子野趣、開心休博園的狂歡嘉年華……這些鄉村游點位不僅讓游客收獲了“好看又好玩”的體驗,更展現了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文化IP激活鄉村“沉睡資源”。香海琴楓景區以“孫尚香故里”為IP,將三國元素融入每一個細節:甘寧射靶、運糧草任務讓游客化身三國將士,荷燈祈福與尚香大典則用沉浸式演藝還原歷史場景。這種“文化+旅游+互動”的模式,成功將靜態的田園風光轉化為動態的參與式體驗。正如游客王女士感嘆:“接住花瓣的瞬間,仿佛真的觸摸到了千年前的浪漫。”文化IP的加持,讓鄉村游從“拍照打卡”升級為“情感共鳴”,這正是深受現代游客歡迎的儀式感消費。
田園經濟玩出“跨界新花樣”。伏熱花海用幾何花田設計刷新了人們對“賞花游”的認知,星空花田與濱湖花坡宛如大地藝術;嗨皮小豬農場則把農耕體驗變成“親子課堂”,挖紅薯、磨豆漿的歡聲笑語中,城市孩子觸摸到了土地的溫暖。更妙的是,這些景區深諳“流量變現”之道——特色燒烤就在美景之中,釣螃蟹活動直接轉化為農產品銷售。這種“體驗-消費”閉環,讓鄉村游從“門票經濟”邁向“全產業鏈經濟”。
夜間經濟點亮鄉村“月光寶盒”。開心休博園將營業時間延長至晚8時,非遺火壺與煙花瀑布照亮了鄉村夜空;香海琴楓的篝火蹦迪則讓年輕人釋放壓力。數據顯示,開心休博園日均游客破萬,夜間項目貢獻頗多。這印證了一個趨勢:鄉村游正從“半日游”向“過夜游”轉型,而夜間業態的豐富度直接決定了消費潛力。當荷燈隨波搖曳、篝火映紅笑臉時,游客留下的不僅是足跡,還有真金白銀。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這個假期,鎮江鄉村用實踐證明:鄉村振興不是簡單的“種風景”,而是要打造“有故事的山水、能互動的田園”。當國風邂逅田園,當傳統擁抱創新,鄉村游便不再是城市的“配角”,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傳承文化基因的“主舞臺”。未來,我們期待鎮江能涌現更多“趣味鄉村目的地”,用文化之筆,繪就“好看又好玩”的鄉村,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周迎)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