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部門公布服務型執法典型案例
彰顯法律剛性權威 傳遞民生關懷溫度
金山網訊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管局全面推進服務型執法工作舉措,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形成了一批助力企業發展、護航營商環境典型案例,于近日公布了3起關于服務型執法的典型案例,以此激勵經營主體合規守法經營。
查處一個案件,規范一個行業
2024年11月,揚中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某羽絨制衣廠開展執法檢查。經檢驗,兩個批次羽絨服絨子含量項目均不符合服裝產品明示執行標準的規定。由此生產的羽絨服貨值20964元,均未銷售。
鑒于當事人能積極配合調查、如實陳述違法事實,并主動提供證據材料,經綜合考量,今年3月,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依規對當事人作出了行政處罰。
調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當事人對有關標準不夠了解,為此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全市棉服裝產品質量提升培訓及合規指導,30余家棉服裝生產單位負責人參加,現場發放《全市服裝行業產品質量安全合規告知書》,并特邀專家授課,深入解讀國家標準,結合近年來監督抽查情況,分析常見不合格項目的質量管控方法,為企業提供了可行的改進方案。
揚中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執法的目的不僅是懲戒,更是通過教育、引導、預警等方式,幫助經營者理解法律法規、整改問題,達到查處一個案件、規范一個行業、警示一片經營主體的效果。”
柔性執法,經營者自我糾錯
今年5月,句容市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稱天貓商城某網店在產品廣告宣傳中使用了“調和氣血、提神醒腦、補充腎陽、促進睡眠、茅山古法煉制”等表述。經調查,當事人無法提供上述廣告宣傳內容的相關依據來證實其真實性,廣告中存在虛假和引人誤解的信息,屬于虛假廣告宣傳。
經進一步核查,當事人在天貓商城上發布的廣告,所宣稱的產品功能和產地均與實際情況不符,該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江蘇省市場監管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的相關規定,鑒于當事人網店開業不久,屬于初次違法并能及時改正違法行為,且僅售出2單,影響較小,違法行為輕微、未造成社會危害,今年7月,句容市場監管部門對當事人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該案件中,執法人員秉持管理與服務并重的原則,向當事人普及電商和廣告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提供專業的業務指導,幫助經營主體規范廣告宣傳行為。
“近年來,涉及網店虛假宣傳的投訴舉報有所增多,部分原因在于一些經營者受從業背景限制,對廣告宣傳相關基礎法律知識掌握不足。”句容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案辦理過程中,執法人員嚴格落實執法標準化與服務型執法要求,將對當事人的普法教育、幫扶糾錯貫穿執法全過程。通過柔性執法,給予經營者主動認錯、自我糾錯的機會,引導經營主體規范自身行為、做到守法合規經營。
減輕處罰,普法與幫扶相結合
今年5月,鎮江經開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位于大路鎮田橋路的某廠房進行檢查時,現場發現當事人黃某在未取得相關許可的情況下,在廠房內從事豆腐生產加工活動,并對涉案豆腐進行抽樣快檢,結果為合格。
經核查,扣除生產所需食材、輔材、廠房租金、水電等成本后,當事人暫未實現盈利,無違法所得。依據相關法規,結合案件實際情況,市場監管部門認為:當事人為初次違法并在調查過程中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執法工作,主動提供相關證據材料,且當事人家庭困難,符合減輕處罰情節。今年9月28日,鎮江經開區市場監管局對其作出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食品小作坊是民生經濟的“毛細血管”,普遍具有生產規模較小、資金實力有限、合規經營意識薄弱等特點。“如果對其輕微違法行為采取‘重罰嚴懲’的單一處理方式,不僅可能直接導致小作坊關停、從業者失業,還會影響周邊群眾對便民食品的需求。”鎮江經開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案中,他們采取“減輕處罰+積極幫扶”的執法模式,既避免了“一刀切”處罰對小作坊生存發展的沖擊,又通過適度容錯為當事人留出整改空間。同時,以靶向幫扶精準破解當事人在合規經營中面臨的實際難題,在維護食品市場秩序的同時,也保障了小作坊的生存活力。(記者 朱婕 通訊員 林長遠)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