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讓老破舊成為暖心居
——京口路12號小區人居環境蛻變記
金山網訊 10月15日,記者走進位于京口區正東路街道的京口路12號小區。這個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舊小區,正在一場“微改造”中悄然蛻變,成為“家門口”幸福感的生動寫照。
京口路12號小區共有9棟樓、279戶居民,其中老年人居多。由于建成年代久遠,小區長期面臨化糞池堵塞、落水管損壞、外墻脫落、樹木過高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此外,公共設施陳舊、便民設施欠缺,也影響著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質。
群眾呼聲就是行動號角。結合“黨旗‘鎮’紅、一線建功”工程和“家門口一件事”服務理念,京口區紀委積極響應“結對社區、領辦家門口一件事”活動,精準對接正東路街道京峴山社區,推動京口路12號環境整治工程高效落地。社區網格員前期深入摸排,廣泛聽取居民意見,梳理出化糞池淤堵、樹木遮擋路燈、工具房房頂開裂、落水管破損、小廣場地面不平等突出問題。
今年初,小區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全面啟動。1月份完成公共設施損壞情況摸底,2月份更新公共區域晾衣架5處,3月底前確定施工單位,4月初聯合城區供電服務中心開展飛線整治工作,5月底前完成化糞池疏通和落水管更換,6月底前修剪高大樹木、增設文明文化墻,7月底前修繕外墻、安裝便民座椅……一項項任務按部就班、扎實推進。在改造過程中,施工方發現小區與京口區政府之間的圍墻出現多處裂痕,存在安全隱患。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迅速響應,及時拆除并重建了60米圍墻,確保了居民出入安全。此外,區政府辦還為小區補充配備了必要的消防設施,進一步提升小區的消防安全保障水平。
“小區的樹木和雜草清理了,圍墻修好了,增設了晾衣架,安裝了便民座椅,環境真的大大改善了!我們最喜歡坐在椅子上,談天拉家常。”居民陳師傅的一句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截至9月底,京口路12號環境提升工程交出了一份扎實的“成績單”:完成車庫飛線整治164個,疏通化糞池污物2車,更換落水管40處,出新圍墻60米,更換小廣場面包磚20余平方米,安裝便民座椅2處,此外還完成了小區門牌安裝、垃圾房更換、傳達室門窗更新、廢棄電表拆除、通信線路整治、危房拆除等一系列“微更新”。
如今,走在小區里,曾經的“堵點”“難點”變成了“亮點”“舒心點”。凹凸不平的小廣場平整了,老人孩子活動更安全;雜亂的電線歸整了,視覺空間清爽有序;破損的落水管換新了,雨天不再積水濺泥;斑駁的圍墻煥然一新……
“微改造”不僅改出了小區的新面貌,更改出了社區治理的新氣象。通過黨建引領、群眾參與、多方聯動,京口路12號小區逐步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從老破舊到暖心居,一件件“家門口”的小事,匯聚成溫暖的民生答卷;一點一滴的變化,映照出百姓越來越美好的生活。(通訊員 王冰茜 陳道鳳 記者 林蘭)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