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 | 江蘇揚州:把千年運河的當代故事講給世界聽
運河,是人類水工技術的代表、超凡智慧的結晶。在全球520條運河里,以揚州為原點、全長3200公里的中國大運河是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價值和地位極為突出。
16日,2025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在揚州開幕,國際運河專家、聯合國駐華機構及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運河城市市長和代表,以及國內外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及大運河遺產保護等相關單位、著名企業代表等如約而至。
這場年度論壇,聚焦全球近3000座運河城市共同面臨的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運河文化”命題,交流學習發展理念,借鑒分享成功經驗。
巧合的是,就在嘉賓抵達揚州的10月15日,有中國旅游“奧斯卡”之稱的第14屆艾蒂亞獎入圍提名榜單揭曉,“大運揚州”古運河行進式游船演藝憑借其獨特的文化魅力與火爆人氣,入圍“最佳夜間旅游項目獎”。
這是致力“讓古運河重生”,扎實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又一次把千年運河的當代故事講給世界聽。
賡續千年文脈、水脈,古老運河活力奔騰
運河之于城市,不是生母,便是乳娘。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在揚州挖下大運河第一鍬。從此,運河便與城市同生共長,經歷千年風云,孕育三度輝煌,留下無數寶藏。特別是運河賦予的“創新創造、開放包容”城市精神,成為城市文脈根基,激勵代代生活在這里的人民善于思考、敢于擔當、勇于開拓。
感恩運河的揚州人如何擔當?2004年,揚州在國內率先投入到大運河申遺,2008年攜手運河沿線8省(直轄市)35座城市組成大運河申遺聯盟,2014年牽頭申遺成功,真金白銀的有效投入、扎扎實實的保護舉措,使境內6段河道和10個遺產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居全國運河城市之首。
在“后申遺時代”,揚州在全省率先出臺《揚州市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設立運河文化保護緩沖區,建成數字管理和監測預警示范平臺,打造13個非遺文化傳承保護基地,為全國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提供了示范樣板。
水,是運河之根本。與大運河申遺同步,揚州就開筑生態屏障,堅決服從服務南水北調工程“國之大事”,首倡建設江淮生態大走廊,一體化推進大運河、長江污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全力守護“一江清水向北送”。
運,察運河之功能。揚州傾力發展綠色航運,扎實推進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建設,127.5公里長的大運河揚州段均實現二級航道改造,可以滿足2000噸級船舶全天候通航,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
城,見運河之繁盛。面積5.09平方公里的明清歷史城區,是揚州“城河相依”的歷史見證和發展寫照。去年以來,揚州持續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有機更新“1+8”行動,廣陵路、皮市街、小秦淮等傳統街區在保護傳承中重煥新顏,東關街園宅項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杰出獎”,“老城保護與復興的揚州實踐”成果亮相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文化遺產展區。
知遇揚州,古老的運河青春再現,活力奔騰。
深化文旅融合,1.2億人次領略“好地方”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從璀璨的無人機燈光秀到沉浸式夜游演藝,從國風巡游到近郊踏秋,從白天賞景到晚上看戲……一批文旅新玩法、新場景、新項目深受市民游客喜愛,全市接待過夜游客超70萬人次。
“蘇超”是今年國內現象級事件。
自6月以來,揚州文旅精準發力:“蘇超”揚州主場比賽日所在周末,面向全省推出“景區+住宿+餐飲+演藝”四重優惠福利,全市國有收費景區面向全省市民日間免費開放,成功將賽事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6月15日,全市接待游客量環比猛增88.6%;8月16日至17日,全市接待過夜游客15.8萬人次,環比增長22.6%……
運河是揚州文化的根,更是揚州旅游的魂。近年來,揚州充分挖掘運河深厚的文化資源,全力推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因“河”而來、為“河”而留,大運河已成為揚州吸引世界游客的法寶。
擦亮一條文化帶。揚州先后建成開放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北護城河文旅集聚區、隋煬帝陵遺址公園、揚州非遺珍寶館、中國大運河原點公園等一批文旅重點項目,推動大運河從“地理空間”走向“文化空間”。特別是2022年以來,揚州全面啟動“運河十二景”評選和建設提升工作,串珠成鏈打造世界級運河文化遺產旅游廊道。
拉長一條消費鏈。每逢夜晚,東關街、皮市街流光溢彩,各類餐飲門店人頭攢動,煙火氣十足,游客、戲迷、文青的“品質”“體驗”“多元”需求都能得到滿足。在“古城牌”“美食牌”“文化牌”下,旅游演藝、研學旅游、美食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博物館夜游、沉浸式夜游、房車露營等一批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拉長文旅消費鏈。
創下一批大品牌。近年來,揚州打造“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等“金字招牌”,實現長江游輪“下揚州”,入選全國“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夜間經濟新銳十城”,打響“來揚州、行大運”文旅品牌,精心辦好“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游節、親子研學“夏”揚州、二分明月“藝”揚州、冬游揚州“食”“泉”十美等品牌活動,變“煙花三月下揚州”為“四季旺游”。
舉全市之力打造文旅支柱產業,“文旅+百業”文章獲得可觀“閱讀量”。2024年,揚州接待游客超1.2億人次,盡顯“好地方”魅力。
講好運河故事,唱響新時代運河“號子”
運河連接海洋,海洋溝通世界。闊波千里的大運河,一次次為揚州與世界對話架起橋梁。一個個鮮活的揚州故事,不斷唱響新時代的運河“號子”。
成立于2009年的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是我國唯一運河領域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WCCO以運河為媒,扎根揚州、服務全國、面向世界,堅持一年一主題,連續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以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的率先探索實踐,推動國際運河文明交流互鑒、世界運河城市合作發展。
去年6月22日,正值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中央網信辦、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社、江蘇省委網信委聯合在揚州主辦“何以中國·運載千秋”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推進文明文化的活化利用、構建惠民便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個個“揚州元素”火出圈,24小時內全網瀏覽量達50億+。
文化藝術是引發心靈共鳴的優秀載體。讓大運河“流動的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下、傳承后世,揚州從不松懈。
9月17日,由揚州市政府、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WCCO聯合主辦的“2025中比運河城市對話”活動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行。本次活動探討了運河遺產保護發展、數字賦能運河文旅等話題,并結合運河城市美食展演、特色文化演出,通過揚州精致茶點品鑒、揚州傳統文化演繹,向比利時及歐洲當地公眾介紹了揚州這一“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
9月19日,受第十三屆國際木偶戲劇節邀請,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在莫斯科謝爾蓋·奧布拉茲佐夫國立中央木偶劇院上演了精彩劇目。吉祥喜慶的《祝您吉祥》、詩意繚繞的《春江花月夜》、唯美婉轉的《美人畫卷》……12個經典杖頭木偶節目展現出的精湛非遺技藝與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深折服了現場觀眾。
9月23日、24日,作為“2025中國戲劇演出季暨中國戲曲國際展演”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揚州市揚劇研究所演出的揚劇傳統經典劇目《吳漢三殺》,在奧地利維也納Muth劇院連演兩場,不僅讓國家級非遺揚劇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戲曲韻味飄揚海外,更架起了一座跨越文化的中奧藝術對話之橋。
大運河,是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揚州,這座大運河的原點城市、璀璨明珠,在打造國際文旅名城的同時,錨定產業科創名城建設不動搖,著力打造“613”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經濟領域的“雙向奔赴”、協同發展,不斷展現運河通江達海、文明交流互鑒的時代風采。
詳情請見:https://www.yznews.cn/p/1960008.html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