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口街道老北門社區:“三聚三應”織密民生服務網
金山網訊 “這才一天工夫,管道通了,地面凈了,社區真是給我們辦了件大好事!”看著煥然一新的車庫和路面,近日,夢溪路39號的低保戶張大爺臉上笑開了花。
原來,這里化糞池因堵塞導致污水漫溢,嚴重影響居民生活。京口區大市口街道老北門社區黨委迅速響應,高效協調,僅用一天就徹底解決了這一“老大難”問題。
今年以來,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將民生“微實事”作為重要抓手,以“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準則,著力破解環境治理、安全守護、鄰里融合三大難題,切實推動基層治理服務提質增效,暢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聚焦“環境治理”,“一呼即應”破難題
面對老舊小區化糞池漫溢問題,社區依托“社區黨委+共建單位”應急響應機制,迅速啟動應急程序,第一時間組織專業人員現場勘查,聯系環衛部門調度清淤車輛,僅用一天就完成清掏和疏通工作。通過“黨建引領+多方籌資”模式,社區今年已完成包括管道疏通、路面修復在內的5個微改造項目,形成“發現問題-快速響應-長效維護”的工作閉環。同時,社區組建專業化“藍馬甲”網格員隊伍,完善“接訴即辦-回訪評價-持續改進”服務流程,今年以來,成功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余項,讓老舊小區煥發新生機。“小到換燈泡,大到修管道,找他們準沒錯!”居民們交口稱贊。
聚焦“安全守護”,“未呼先應”除隱患
為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老北門社區針對轄區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點,社區建立“黨建+醫療”資源整合機制,聯合鎮江三五九醫院急救中心,創新推出“銀發守護計劃”。今年以來,已組織2場CPR急救技能培訓,覆蓋居民100余人次。通過“定期培訓+應急演練”模式,構建了從技能普及到風險預警、應急處置的全鏈條防護網,將安全隱患化解于未然。
聚焦“鄰里融合”,“萬呼和應”促和諧
“從前是‘門對門不相識’,如今是‘心連心一家人’!”參加完“鄰里節”活動的劉阿姨,欣喜地分享著社區的新變化。老北門社區依托“黨群聯動”機制,不僅組建了5支專業化志愿服務隊伍,打造出“需求征集-資源對接-活動開展”一體化服務流程,還通過常態化開展親子活動、心理講座、文化宣講等品牌項目,構建起“鄰里互助-社區支持-社會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社區每月開展的滿意度測評,好評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逐步形成了“小事不出樓、溫暖在身邊”的良性治理態勢,推動鄰里關系從陌生疏離向互助友愛深刻轉變。
“我們將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將其轉化為服務為民的具體實踐。以‘三聚三應’機制,推動黨組織服務全面覆蓋、精準達效,切實讓每一位居民感受到黨的關懷與溫暖。”老北門社區黨委書記湯莉靜表示。(記者 林蘭 通訊員 杭行 余千 涂愛文)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