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榜樣丨王三明:從“桃園書記”到美麗鄉村筑夢人
金山網訊 走進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榮炳鹽資源區勝利村,一條條整潔的路面延伸至家家戶戶,一盞盞明亮的路燈照亮了村民的歸途,連綿的桃園里,飽滿的秋桃掛滿枝頭,果香四溢。勝利村黨委書記王三明走在村間路上,看著村里欣欣向榮的景象,臉上露出了笑容。

在擔任村干部之前,王三明曾長期從事個體經營,積累了豐富的市場洞察力和綜合管理經驗。2015年9月,他回到勝利村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從那時起,他便把心扎在了村里。“那段時間,我幾乎走遍了每戶人家,摸清了村情民意,也更堅定了要為鄉親們做點實事的決心。”他說。
2019年,王三明擔任勝利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從個體經營者到村干部,從助理到“領頭雁”,身份的轉變沒有改變他扎根鄉土、服務群眾的初心。正是這些扎實的基層經歷,讓他對村莊發展和村民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
一株桃樹,點亮振興路
勝利村地處茅山丘陵地帶,四季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村子過去產業結構單一,集體經濟薄弱。2018年,王三明牽頭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決心為村子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不能光靠老路子,得找適合我們土壤、氣候的產業。”王三明說。他帶著村干部多次外出考察,最終在2019年引進了適合丘陵地帶的優質桃種“秋紅一號”。
王三明又牽頭收購了村里15位年事已高的村民的閑置土地,并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將荒蕪的土地重新規劃、開墾為秋桃種植基地,這些村民每年也因此增加了2萬元的收入。從選種到種植,從田間管理到銷售渠道,王三明全程參與,常常一大早就走進桃園,查看桃樹長勢,和農戶交流種植經驗。
2022年,70畝秋桃基地首次掛果,產量達21噸,村集體凈收益21萬元。村民看到了希望,王三明也更加堅定地將這條“致富路”走深走實。2023年,秋桃種植基地擴至80畝,村集體經濟收益提升至30萬元。如今,“秋紅一號”“秋紅二號”已成為勝利村的“金字招牌”,百度、高德地圖上都能精準導航至勝利村秋桃基地。
“我們不光種桃子,還要講品牌、講效益。”王三明說。他推動秋桃產業與鄉村旅游融合,打造“春賞花、秋摘果”的農旅模式,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一塊地、兩份收入”。
一些實事,溫暖一村人
產業發展了,王三明又把目光投向村民的日常生活。他常說:“村子富了,環境也要美,日子更要亮堂。”
在他的推動下,勝利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整村主路黑色化覆蓋率達99%,全村路燈安裝率達到100%。村民夜間出行不再摸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此外,他還帶領村“兩委”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建成臥龍特色田園鄉村和東、西棚美麗宜居村,勝利村先后榮獲“江蘇省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國家森林鄉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稱號。
“王書記做事踏實,不搞花架子。”一位村民感慨道,“路修好了,燈亮了,環境美了,我們住得舒心,干得也更有勁。”
一個愿景,繪就新圖景
面對未來,王三明思路清晰。他透露,勝利村已經成功引進了江蘇西谷里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投資項目,總投資約3.5億元的生態農旅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一期農旅觀光園預計年接待游客30萬人次,二期康養度假區將進一步提升村莊的產業能級和吸引力。同時,秋桃基地也將繼續擴面提質,預計2025年村集體經濟收益將提升至38萬元。“我們要把勝利村建成一個產業強、環境美、百姓富的現代化鄉村。”王三明語氣堅定。
從個體經營者到村黨委書記,王三明始終扎根鄉土,用一樹秋桃撬動產業轉型,用一件件民生實事溫暖民心。在他身上,體現的是一名基層干部的責任與擔當,也是在鄉村振興路上印下的最真實的足跡。(金山網記者 臧一凡 通訊員 彭慶云)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