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鎮“四個一”描繪宜居宜業新畫卷
黨建引領有力 產業活力迸發 環境清新宜居
金山網訊 “以前學理論靠開會,現在‘田間課堂’開到草莓棚里,專家講的育苗技術,聽完就能用。” 近日,在句容市白兔鎮草莓種植區,莓農紀榮喜一邊熟練地為草莓苗疏葉,一邊分享著學習感受。今年以來,白兔鎮以黨建、產業、環境三大領域的“四個一”舉措為抓手,將文明建設融入鄉村發展的每一處細節,讓鄉村振興的成果看得見、摸得著。
黨建鑄魂,黨員教育接地氣
在白兔鎮,黨建活動延伸到了田間地頭和生產一線。
在馬里村的黨員活動室旁,“莓好講堂”線下授課正火熱進行。鎮黨建辦工作人員手持講義,臺下坐著20余名黨員和村民代表,課堂互動頻繁,時不時有人舉手提問。課程結束后,3名黨員組成的志愿服務小分隊拎著資料袋,前往村民李桂蘭家。“李阿姨,您行動不便,我們把今天的黨課內容和草莓育苗技術手冊給您送過來了。”志愿者翻開手冊,講解關鍵知識點。
今年以來,白兔鎮構建起“一次集中培訓、一次專題黨課、一次交流座談、一次實踐鍛煉”的黨員教育模式。線上通過“莓好白兔”公眾號推送理論內容,線下將課堂搬到田間、農戶家中,實現學習教育全覆蓋。截至目前,該鎮已開展“送學上門”80余次、“田間課堂”26場。
產業強基,小草莓長成大產業
圍繞“一顆草莓、一片特色、一名先鋒、一種模式”的產業路徑,白兔鎮讓產業振興成為文明鄉風的“滋養劑”。
聚焦“一顆草莓”延鏈補鏈,白兔鎮引導莓農跳出“種果賣果”的單一模式,轉向高附加值的“育苗賣苗”。如今,80%的莓農兼具“莓老板”與“苗老板”雙重身份,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拓展“一片特色”種植版圖,在5000畝草莓基地的基礎上,連片發展葡萄、甜瓜、桃子等作物種植,實現“季季有特色、月月有果香”。目前,全鎮家庭農場數量已突破200家。
培育“一名先鋒”帶動周邊共富,種植大戶張奎峰深耕生物多樣性農業,以“領學技術、領干產業、領富鄉親”的“三領”工作法,帶動農戶畝均增收3000多元,成為產業振興的“領頭雁”。
白兔鎮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民”模式,統一生產管理標準,聯合快遞企業推出“助農降費”政策,再通過直播帶貨打響“白兔果蔬”品牌,讓好產品賣得好、賣得遠。
環境塑形,鄉村面貌展新顏
以“一處精致庭院、一片生態水域、一條暢通道路、一個潔凈空間”的“四個一”標準,白兔鎮全面推進人居環境升級。
在白兔鎮中心村,村民劉大爺正帶著孫子在新改造的小微公園里散步。“以前這條道坑坑洼洼,下雨天全是泥,現在‘白改黑’后,開車、走路都舒服。”他身旁的道路平整寬闊,原本雜亂的邊角地變成了有花有樹的休閑區,工人們正在梳理“三電”線路,確保線路整齊美觀。馬里村的河道旁,650米長的生態護堤蜿蜒,清淤工程已全部完工。“今年清淤3萬立方米,再也不用擔心雨水淹院子。”村民感慨。龍山湖村的道路拓寬工程剛收尾,3400平方米的硬化路面直通村民家門口,不少村民騎著電動車輕松通行。
白兔鎮44座新建的垃圾分類亭分布在各個村落,志愿者正引導村民分類投放垃圾。“現在村里干干凈凈,走到哪都舒心。”村民們的稱贊,成為環境整治最好的注腳。
從草莓棚里的技術指導,到村落里的道路改造,行走在白兔鎮,黨建引領有力、產業活力迸發、環境清新宜居的景象隨處可見。一幅文明和諧、宜居宜業的鄉村新畫卷,正在群眾的笑容里徐徐鋪展。(記者 朱浩 通訊員 譚夢楠)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