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間,超級“綠色充電寶”滿格賦能
本月底最后一臺機組并網運行
金山網訊 10月28日起,一座深藏于青山綠水下的“動力心臟”將開始新的律動:句容抽水蓄能電站最后一臺機組——6號機組,將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這座集齊3項“世界之最”的超級“綠色充電寶”也將滿格賦能。

句容抽水蓄能電站航拍 王威康 攝
句容抽水蓄能電站不僅是能源領域工程的重要突破,更是鎮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生動實踐,用鋼鐵與水流的力量講述“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綠色轉型故事。
“世界之最”筑就硬核實力
登上電站大壩,如同站上60多層高樓。腳下,是世界最高的抽水蓄能電站大壩,壩頂最高處達182.3米。眼前,是“高侖湖”的上水庫,一泓碧水與周邊的侖山湖交相輝映,仿佛高山托起平湖。
“2017年開始,電站建設者在這里‘平地起高樓’,堆出了一座上水庫。”國網新源江蘇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宣傳管理王威康介紹。他身后的這座大壩,與“世界最高瀝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壩”“世界最大規模庫盆填筑工程”共同構成了電站的3個世界之最。
硬核實力遠不止于此。11項行業之最、12項行業首創技術,讓這座電站被業內尊為“百科全書”。深入地下800多米,才能窺見其核心奧秘。巨大的地下廠房長達250米,足以容納850個標準泳池,披著藍白色外衣的機組靜靜運轉。
這個超級“充電寶”如何工作?答案藏在“水往高處走,電從空中送”的循環里。“簡單來說,我們確實像個‘充電寶’。半夜用電低谷時,我們把水從下水庫抽到上水庫;白天用電高峰時,再放水發電。”國網新源江蘇句容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技術專工常樂解釋,實際上,電站運行遠比這個復雜,抽水蓄能電站工況較多,發揮的功能也遠超“充電寶”。“比如消納新能源,對電網進行調峰調頻,發揮平衡器、穩定器作用,能在3到5分鐘內啟動機組達到發電狀態,比傳統火電快得多。”
“邊建邊修”守護綠水青山
在王威康的記憶里,有一幅溫暖的畫面。“電站建設初期,我們就在這里發現了一對老鷹。它們不僅沒飛走,反而‘添丁進口’,現在是一家五口了。”
曾因施工暫時消失的白鷺,也成群飛回下水庫旁的“姊妹湖”,規模更勝從前。這里的環境還引來鴛鴦安家。這一切,并非偶然。
生態修復不是后期補救,而是一開始就寫進了電站規劃。大壩填筑完成,立即覆土綠化,播撒本地草籽。僅半年,大壩就與原始山脈融為一體。建設中發現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野大豆、800多歲的古木瓜樹,均通過原地圍欄得以保存,成為電站的生態“活名片”。
據統計,項目累計投入約2.06億元用于環保。全封閉砂石生產線、濕法降塵……一系列創新措施,極大降低了施工對環境的影響。
“蓄”勢待發,打造綠色集群
句容抽水蓄能電站的實踐,為區域綠色發展蹚出了新路。
目前,6號機組進入為期15天的試運行,預計10月24日24時結束試運行、28日并網投入商業運行。屆時,句容抽水蓄能電站6組機組將全部投入商業運行。這也標志著鎮江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推動能源轉型,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電站以水為“燃料”,據估算,每年可節約燃煤約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等約35.7萬噸。它就像一位高效的“調度師”,平滑著風電、光伏的波動,守護著電網的安全穩定。
“從黃土覆面到碧水環繞,從寂靜荒蕪到生機盎然,電站項目傳遞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理念。”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句容抽水蓄能電站這座超級“綠色充電寶”,不僅是一個能源項目,而是一個樣板,展示了降碳與增長如何協同,也是一個起點,引領著鎮江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蓄”勢待發,全速前進。
當前,鎮江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地理優勢,結合礦山修復與產業發展,正系統推進句容石碭山、韋崗青山湖等區域的抽水蓄能項目開發,為集群建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記者 朱婕)

視頻制作 張玄燁 張宇杰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