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內孵化50個項目吸引萬名開發者!全國首個省級開源社區正式落地
交匯點訊 10月21日,開源生態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暨開放原子紫金專區運營總部簽約儀式在蘇州舉行。
當天,江蘇軟件產業人才發展基金會、蘇州市工信局、吳中區三方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全國首個省級開源社區正式落地,并進入規模化、系統化推進階段。會上發布的紫金專區三年進階發展規劃(2025—2027年)提出,專區將在三年內建成基礎設施,孵化超50個項目,吸引萬名開發者。
當前,全球軟件產業正加速向開源化、平臺化、生態化演進,開源技術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但我省軟件產業仍存在關鍵技術受制、生態協同不足等問題。
為此,省市聯手,于今年7月啟動紫金專區項目建設,以其為關鍵載體,通過“技術夯底+生態賦能+標準引領”,在運營體系構建、技術平臺開發、項目孵化培育等方面發力,為提升江蘇“軟實力”提供“源動力”。
這個專區有何特色?江蘇軟件產業人才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開放原子紫金專區建設項目負責人皇青介紹,相比于傳統開源社區以開發者、開源項目為核心主體,紫金專區突破單一邊界,聯動企業、政府、高校、園區、金融等多元力量協同共建,推動開源項目高效商業化落地。
選擇落地蘇州吳中區,正是看中這里扎實的產業基礎。“我們依托賽迪研究院、信通院、哈工大蘇研院等大院大所和華為(蘇州)開發者創新中心、蘇州工業軟件應用創新中心等產業平臺,持續推動江蘇省信創先導區、江蘇省級軟件名園‘一區一園’建設。”蘇州市吳中區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黃乃宏介紹。
越來越多企業集聚而來。當天,紫金專區先后與RISC-V開源芯片產業創新中心、哈工大蘇州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這兩項合作將重點推動在芯片、AI、工業軟件等關鍵領域的開源協同,強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江蘇開源生態注入強勁技術動力與人才支撐。”開放原子紫金專區運營服務中心負責人梁大功說。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開放原子紫金專區開源課程建設委員會成立儀式、優秀開源軟件項目頒獎儀式、開源社區首發入駐儀式、第三屆開放原子大賽“源師兄創意開發賽”首發儀式等。
截至目前,紫金專區已匯聚40余家龍頭企業、頂尖高校及科研機構,正在孵化15個具有高成長性的開源項目,初步構建了“政產學研用金”協同的開源生態格局。“整體上看,我們按照‘1年打基礎、3年見成效、5年樹標桿’的規劃設定了短中長期發展目標,在相關目標達成后,推動適配重點產業鏈場景,帶動百億級產業轉化。”皇青表示。
推動開源,是江蘇打造“數實融合強省”的戰略先手,目前,我省已將開源生態建設融入全省產業政策體系統籌部署,相繼成立江蘇省開源生態創新聯盟、江蘇省RISC-V產業聯盟等社會組織,涌現出同元軟控、棱鏡七彩、博云科技、中億豐等一批優秀開源貢獻企業。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立足江蘇、輻射長三角、服務全國’的開源技術創新策源地與產業生態高地。”省工信廳副廳長池宇介紹,下一步,將加大對開源平臺、開源項目、開源社區的扶持力度,推動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元參與”的開源發展格局;支持開放原子紫金專區聯動省內軟件名園、重點企業、高校院所,形成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開源技術成果;推動開源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體系,鼓勵企業、社區開展開源技能培訓,為全國省級開源生態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