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低碳轉型”,綠色崛起“正在進行”
10月21日,“活力中國調研行”采訪團繼續深入鎮江、泰州一線工廠企業,尋找當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背后的“綠色密碼”。
在江蘇這片經濟沃土上,傳統產業以低碳轉型為筆,繪就出綠色發展的嶄新畫卷。從造紙到制藥,再到高端材料領域,江蘇企業以創新為帆,在綠色發展的浪潮中破浪前行,實現了傳統產業“發新芽”,低碳轉型“綠生金”的華麗轉身。
造紙革新,低碳理念融入全生命周期。“活力中國”在哪里?盡在一點一滴間。比如造紙行業,曾是公認的耗水和排污大戶,但在江蘇鎮江,金東紙業卻以“產品創新”為突破口,將低碳理念深深融入產品全生命周期。從清潔能源布局來看,企業持續加碼,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的并網運行,帶來的是可觀的經濟效益,節省了大量電費和屋頂維修費用,更在減碳方面成效顯著。又如在節水技改上,企業實施多項工程,每條產線配備白水回收機,采用先進過濾技術,實現水的最大化利用,廠區自備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廢水滿足多種用水需求……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為傳統造紙行業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觀察樣本”,讓古老的造紙產業在新時代煥發出綠色生機。
制藥轉型,資源循環利用實現綠色發展。發展,要向前行,更要實現多方共贏。在泰州,揚子江藥業集團的綠色轉型之路令人矚目。企業實施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用電成本,減少了碳排放。而在中藥生產過程中,集團將中藥提取后的藥渣進行干燥、粉碎處理,制成生物質燃料用于供熱系統,既解決了藥渣處置難題,又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每年大幅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企業還使用低能耗設備,建立能源監控使用平臺,對能源使用進行及時管控。其實,傳統制藥企業通過資源循環利用和能源管理創新,同樣能夠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向新”突破,創新驅動打破技術壟斷。長久以來,碳纖維制造技術被國外壟斷,中國面臨“卡脖子”困境。但江蘇企業憑借強大的創新人才隊伍和獨特的創新體系,構建了“五中心一站一院一公司”的立體化創新格局,整合專業技術人才,年投入大量經費用于研發。企業現有碳纖維生產線不斷產出高性能產品,入選江蘇省“三首兩新”產品目錄的HM50E級碳纖維,完善了國產碳纖維產品體系,填補了國產第三代碳纖維產品空白。在民用航空領域,恒神股份積極參與國產大飛機客機研制工作,未來有望成為國產大飛機供應鏈體系的重要供應商,在打破技術壟斷、推動產業升級中的關鍵作用愈發凸顯。
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引領新未來。江蘇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為企業自身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也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綠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江蘇傳統產業以低碳轉型為契機,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向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的跨越。未來,江蘇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鼓勵更多企業投身低碳轉型實踐,讓傳統產業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為建設美麗江蘇、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大力量。(郭婷婷)
責任編輯:彭羽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