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動中生輝!高橋流動黨員“高飛心有歸”
金山網訊 “我是一名高橋人,更是一名黨員。”在大港街道紫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場名為“暖‘流’聚合力,雙‘融’踐初心”的主題黨日活動正在開展。來自高橋鎮駐大港街道流動黨員黨支部的黨員代表齊聚一堂,大家相互介紹,增進了彼此間的了解。
高橋鎮和大港街道兩地的工作人員也詳細詢問了流動黨員們的工作和生活情況,并向他們發放了學習禮包和慰問品,讓流動黨員們倍感溫暖,支部書記張偉也非常興奮。窗外,是他深耕了8年的創業地;面前,是他同在外地打拼的黨員同志們。談及各自的情況,支部書記張偉帶頭分享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從國企員工到公益自媒體
2015年的一次公益活動改變了張偉的人生軌跡。當時還是某國企員工的他,被志愿者們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觸動,看到那么多人在默默為社會做好事,張偉就在想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多?2016年初,他做出了一個讓親友驚訝的決定——辭去國企職務,在大港新都會租下一間20平米的工作室,創辦“大港微生活”公眾號。

下半年,他又創建了鎮江新區在線網(APP),以版主身份運營平臺。張偉回憶道“很多人都說我瘋了,放棄穩定的工作去做看不見前景的自媒體。但作為一名黨員,我始終記得‘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媒體恰好給了我一個更直接服務群眾的平臺。”
“微生活”里的大情懷
8年來,“大港微生活”從一個小小的公眾號發展成為鎮江新區具有影響力的權威平臺之一。平臺不僅保留了聚焦新區、我要報料、法律天地等20個民生版塊,還特別增設了“新區正能量”版塊。“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對得起‘共產黨員’這個身份。”張偉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帶領團隊與京江晚報公益欄目組、鎮江開心果公益、圌山公益等組織強強聯合,積極履行社會責任。2019年,他拍攝的網絡MV《大港版〈好想你〉》被評為鎮江網絡“好作品”獎,平臺先后榮獲“鎮江新區網絡正能量”獎項,他個人也被推薦為鎮江市“微美人物”。

這個夏天在鎮江新區街頭悄然出現的“愛心冰柜”,正是張偉踐行初心的一個溫暖注腳。環衛工人、快遞小哥都能在這里免費取用礦泉水,這份看似微小的善意,背后是一位流動黨員用行動書寫的為民情懷。
流動黨員有了“家”
作為從高橋鎮走出的黨員,張偉長期在外工作,如何過好組織生活一直是他面臨的實際問題。雖然人在外地,但黨員的身份不能忘、責任不能丟,像張偉這樣在外地工作的高橋流動黨員不在少數。今年以來,高橋鎮針對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教育難開展、作用難發揮”問題,將流動黨員“暖流雙融”長效管理服務工程列入年度基層黨建書記項目,成立流動黨員黨組織,不斷加強流動黨員的長效管理工作,增強流動黨員的“歸屬感”。高橋鎮駐大港街道流動黨員黨支部的正式成立,讓張偉這樣在外就業創業的高橋流動黨員終于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大家齊聚一堂,共同學習新思想,互相交流自己工作中取得的成績以及面臨的挑戰。而張偉的能量也正通過流動黨員黨支部這個橋梁回饋到家鄉的建設中。
去年下半年,安豐村黨委邀請身為資深自媒體博主的張偉,為村內的青年黨員和雪地靴電商從業者開展專題培訓。他從拍照攝像技巧到網絡營銷推廣傾囊相授,切實提升了家鄉黨員們的創業能力和業務水平。這個新建的黨支部不僅為流動黨員提供了組織生活的平臺,更將成為連接高橋與在外黨員的橋梁。通過線上線下的組織活動,流動黨員能夠更好地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為當地群眾服務。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無數像張偉這樣的流動黨員正以各自的方式踐行著入黨誓詞,他們或許身處不同崗位、不同地域,但共同擁有著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
流動的是腳步,不變的是初心。高橋鎮流動黨員黨支部的成立不僅是一個基層黨組織的創新實踐,更是新時代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有益探索。在這里每個流動黨員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為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貢獻自己的力量。(李軍杰 姜亞鵬 徐明月)
責任編輯:辛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