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推動中醫藥文化“破圈”出彩
當膏方季遇上非遺市集
金山網訊 秋意漸濃,正是中醫調補好時節。10月25日,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大廳內人頭攢動、藥香四溢,“2025年膏方季名醫開診暨‘非遺+中醫藥’文化市集”熱鬧啟幕。藥香、茶香、笑聲、樂聲交織在一起,吸引眾多市民前去“打卡”參與。這場融合傳統與現代、醫療與文化的市集,不僅為市民帶來健康與歡樂,更讓千年中醫藥文化在當代生活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名醫坐診+膏方定制 秋日養生正當時
8:30左右,門診大廳已經排起了隊。不少市民一早就趕來,希望能夠掛上來自上海龍華醫院的名醫專家號。張惠勇、沈琳、朱凌宇、程航四位中醫專家齊聚現場,為市民辨證施治,量身定制膏方。“醫生講解得非常細致,不僅分析體質,開了針對性的膏方,還免收掛號費,這樣的機會真難得。”一位陪同母親就診的女士滿意地說。
免費制作區不時飄出阿膠的香氣,市民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一步步完成熬制、定型等工序,全程透明,令人放心。
膏方“雙重減免”的福利,更讓傳統秋日進補變得親民實惠,體現了中醫藥服務大眾的理念。不少市民一邊等候,一邊交流養生心得。一位拿到成品的中年女士笑著說:“以前總覺得膏方很神秘,今天一看,原來這么接地氣。”
非遺展示+文創分享 中醫藥也可以“很好玩”
走過問診區,便來到“本草拾趣 杏林秋補”非遺中醫藥市集。這里不再是印象中“高冷”的中醫藥世界,而成為集體驗、品嘗、互動與文創于一體的沉浸式文化空間。
在“秋補膏方定制館”,醫生耐心地講解體質與膏方搭配;一旁的“中醫操作體驗坊”內,耳穴壓豆、刮痧等項目前排起了隊,不少年輕人踴躍參與;“藥膳茶飲品鑒坊”前,市民們手捧一杯杯特調的秋季養生茶,暖意融融。
非遺展區同樣引人注目。省級非遺“許氏骨傷”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推拿技藝,引來觀眾陣陣贊嘆;市級非遺“剪紙藝術”巧妙融入中醫藥元素,一幅幅以本草為題材的剪紙作品栩栩如生。
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莫過于“現代許仙遇青白蛇”文創互動區。身著改良古風服飾的“許仙”“小青”和“小白”成為合影熱點,他們親手制作內含草藥的“中藥發簪”也吸引不少人駐足嘗試。“沒想到中藥還能這么時尚!”一位制作發簪的大學生邊說邊拍照分享。
互動游戲、古風演唱、集章打卡……整個市集宛如一場中醫藥主題的游園會,既有知識性,又充滿趣味。市民在輕松的氛圍中,重新感受到中醫藥的文化魅力。
文化延伸+深度參與 讓中醫藥走進現代生活
此次活動的獨特之處,在于將中醫藥從“治已病”延伸至“治未病”,從“藥罐子”拓展到日常的“吃、玩、聽”。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的市民第一次嘗試耳穴壓豆,領略經絡穴位的奧妙;有的捧起中藥茶飲,在氤氳茶香中了解食療知識;還有將在“中藥猜謎”環節中獲得的精致香囊捧在手心,愛不釋手……這不僅是一次惠民義診,更是一次成功的中醫藥文化推廣,讓古老的中醫藥在秋日暖陽中煥發出嶄新的生命力。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形式,拉近中醫藥與公眾的距離,讓中醫藥文化真正走進生活、走近年輕人。”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膏方季的啟動,更是一次中醫藥文化傳播與創新的實踐。(記者 楊泠 通訊員 童雯 劉媛 楊吉羚)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