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警郵聯動筑牢安全屏障
7000余名快遞小哥化身“流動哨兵”
金山網訊 從繁忙的快遞分撥中心到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快遞車輛,7000余名快遞小哥的辛勤奔走,確保包裹的安全送達,與此同時他們也是基層的“流動哨兵”,成為基層治理最鮮活的“神經末梢”。
今年以來,鎮江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達4.38億件,同比增長19.49%;其中,快遞業務量3.76億件,增幅達24.44%。在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一張日益織密的寄遞安全防護網正在高效運轉。
制度創新,筑牢安全根基
“當前,犯罪分子正利用寄遞渠道的便利性,把它當成了實施違法犯罪的新路徑。公安機關與郵管部門正聯動發力,發現一起,徹查一起。”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負責人態度堅決地表示。
把警郵兩股力量擰成一根繩,市郵政管理局與市公安局創新推行警郵聯動機制,首次以規范性文件形式,清晰界定了公安與郵政管理部門在寄遞安全中的職責邊界,建立了五項聯動工作機制。
“就像為寄遞安全裝上了‘多重保險’。”治安支隊負責人介紹,信息共享機制打通了數據壁壘,聯合執法檢查機制聚焦“三項制度”落實,培訓教育機制讓公安機關變身“教官團”,道路交通安全聯合管理機制規范車輛運行,社情聯動處置機制在廣泛收集群眾意見的同時實現高效共處。
截至目前,警郵雙方已開展聯合檢查14次,發現并及時處置安全隱患6處。為確保機制落地,市級層面組建實體化工作專班,市公安局派員常態化駐點工作,形成了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治理新格局。
精準施策,保障特殊需求
9月23日,鎮江在全省率先出臺郵政特殊服務車輛管理保障專項制度,開辟和打通“綠色通道”。
“這是精準化服務保障的重要突破。”市郵政管理局負責人表示,經郵政相關企業申請,公安交管和郵政管理部門聯合審核,對確有通行需求的特殊服務車輛實施特殊管理,經核準的車輛,在執行任務時可在限行路段和時段通行,并允許駕駛人不離車的臨時停靠,保障重要郵政業務的正常開展。
“我們大隊與郵管部門、郵政企業開展一對一的對接和協調,準確了解和掌握相關車輛的出行時間、路線、停靠地點和時長,抽調流動警力靠前服務,既維護行車停車秩序,也確保重要郵件的安全。”市公安局交管支隊京口大隊負責人介紹,針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公安交管部門制定了差異化處置預案,以“車、證、路”的精準匹配為郵政特殊服務車輛上了一道“安全鎖”。
科技賦能,布局智慧物流
在市區,一批快遞無人車正整裝待發,即將開啟試運行。這是警郵雙方共同推動的智慧物流創新項目。
“我們全面收集了全市各快遞公司的無人車運行需求,整理出35條潛在運行路線。”市郵政管理局市場處工作人員介紹,經過4輪密集協商和5次易稿打磨,最終從35條需求路線中,審慎確定了12條條件成熟、風險可控的線路作為首批試運行線路。
為確保可行,警郵雙方聯合上路,對每條路線進行實地查勘,評估道路條件、人流量、交通復雜度等因素。這批覆蓋市區和轄市的試運行線路,將為后續全域推廣積累寶貴的“實戰經驗”。
群防群治,匯聚社會合力
“鎮江目前共有快遞小哥7000余名,他們走街串巷,具有熟悉社情、貼近群眾的獨特優勢。要把這個優勢發揮好,更好地建設平安鎮江。”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負責人表示,通過基金會、市公安局、市郵管局多輪研討,在全省創新出臺《鎮江市寄遞業見義勇為專項獎勵辦法(試行)》,“這也是鎮江首個針對特定行業的見義勇為專項獎勵辦法,詳細規定了七大類可予獎勵的行為,包括舉報涉槍涉爆、涉毒涉恐等禁寄物品線索,以及協助抓獲違法犯罪人員等。”
“我現在有了新的身份——基層社會治理的‘流動哨兵’和‘平安探頭’。”10月22日,在一家快遞企業宣傳會場,快遞小哥楊師傅詳細地向市公安局宣講人員了解申報獎勵的具體流程。
“獎勵審批實行‘一案一獎、一事一獎’,確保公正、高效。”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開展專題調研和專項宣講6場次,全市寄遞業從業人員力量正逐步納入全市群防群治體系。
從制度建設到精準保障,從科技賦能到群防群治,鎮江正通過一系列扎實舉措,不斷夯實寄遞安全基礎,優化行業發展環境。這張日益密實的寄遞安全網,不僅守護著每件包裹的安全送達,更成為護航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警郵聯動機制的深入推進,一個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的寄遞服務體系正在鎮江加速形成。(記者 謝勇 通訊員 陳思旭)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