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九天攬星河!江蘇多部雷達助力神舟二十一號發射成功!
交匯點訊 北京時間2025年10月31日23時44分,搭載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二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來自江蘇的中國電科十四所多部雷達圓滿完成保障任務,為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各階段提供全程保障支持。11月1日4時58分,“滿載一船星輝”的神舟二十一號抵達“天上宮闕”,完成中國航天史上的第七次“太空會師”。
火箭在發射階段具有極高的風險,直接關系到整個航天發射任務的成敗,因此能否對火箭發射階段狀態進行監測,有著重大意義。十四所經過多年的技術積淀和發展,上升段測量雷達采用了冗余設計,極大提升了裝備執行任務的可靠性,同時該雷達采用多項關鍵技術,百公里范圍內測量精度大大提升。針對上升段掉落的火箭殘骸,十四所不僅提高了測量雷達的精度,還提升了智能化的發射艙識別能力,雷達會自動跟蹤目標,而不受掉落殘骸影響,全力確保發射任務和航天員的安全。
此次發射前不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它的67歲生日。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從酒泉奔赴太空,十四所成功研制我國第一部單脈沖體制精密跟蹤測量雷達154-II,該雷達執行了“東方紅一號”升空的測控任務,助力我國開啟了自主進入太空時代新紀元。
“神舟任務意義重大,要以百分百的責任感筑牢成功根基!”誓言猶在耳畔,十四所測量雷達團隊已奔赴外場。從機房里的參數核查到設備巡檢,他們正帶著熱血與斗志,把“確保成功”的信念融進每一個細節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
“多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在提升雷達性能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團隊成員總會用這句話鼓勵自己。
人的一生漫長又短暫。一個有意義的人生,一定是將自己的人生價值根植于祖國需要的人生。“做對中國發展有意義的事,做對中國雷達有價值的事。”這就是十四所測控人共同的信念。
“我學習的目的就是能夠運用所學為國家服務,如今有機會參與到國家航天事業中,更要珍惜平臺發揮價值。”團隊成員小王忘不了第一次參加任務的自豪與滿足。
當“暢游星河”不再是醉臥扁舟的一場清夢;當“相期邈云漢”不再只出現于瑰麗想象之中;當“手可摘星辰”不再是夸張修辭……一代代軍工雷達人以每一次技術突破為音符,以每一次任務成功為顏料,共同譜寫、描繪著中國航天測控事業的壯麗圖景。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