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來辦·鎮合意”平臺迭代升級
政策不請自來 服務精準直達
金山網訊 近年來,我市緊扣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主線,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持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作為惠企服務的核心樞紐,“一企來辦·鎮合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在實踐中不斷迭代升級。升級后的平臺以智能匹配、數據賦能為方向,通過跨部門協同、跨層級聯動和信息共享,讓惠企政策實現“免申即享”、服務辦理更加高效精準,進一步打通政策落地和服務企業的“最后一公里”,推動營商環境建設邁上新臺階。
政策匯聚:從“到處問”到“精準送”
過去,企業在辦理政策申報或享受扶持時,常常面臨“材料多、環節繁、找政策難”的困境。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市整合全市為企服務資源,打造“一企來辦·鎮合意”服務平臺,構建惠企政策“一網通享”的新模式。
“以前企業想知道有什么政策,要自己上網搜、打電話問。現在系統能自動識別企業類型,匹配政策、精準推送。”市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國華介紹,平臺上線后,建立覆蓋全市37個涉企部門和8個板塊的“首席政策官”制度,實現政策的集中梳理、錄入和更新,形成了部門協同的“政策網絡”。截至目前,平臺已匯集2732條惠企政策。
為進一步提升政策精準度,今年我市對平臺功能進行了智能化升級,推出“政策計算器”模塊,將復雜政策條款細化為可量化、可匹配的條件標簽,讓惠企服務更加智能、精準。
目前,平臺已關聯60多萬家企業數據,并自動標注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等標簽,實現政策與企業的雙向匹配。截至目前,平臺累計智能推送政策7748次,實現了“政策找人”的轉變。
此外,市數據部門還對接市場監管局企業庫,實現統一數據來源。通過與工信、科技、商務等部門的共享機制,平臺可實時更新企業標簽,持續完善企業畫像,為后續精準推送提供數據支撐。
機制創新:讓政策“免申即享”
惠企政策不僅要“推得準”,更要“兌得快”。為讓企業享受政策紅利“即享即到”,我市探索建立“免申即享”機制,實現獎補資金“自動發放”。
以前企業想拿到獎補資金,要準備材料、遞交紙質證明、跑多個部門,現在只要在平臺上完善企業信息,符合條件就能自動到賬,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都很高。今年我市通過“一企來辦”平臺“免申即享”機制,已為355家企業兌現資金2082萬元,從信息推送到兌付最快2天到賬。
這一機制的高效運行,離不開跨部門的協作機制。市數據局負責搭建技術通道,財政局對接預算系統,科技、工信、商務等業務部門提供政策名錄和企業名單,12345政務熱線設立“免申即享”專席,提醒企業完善信息、確保賬戶無誤。
改革落地:從“多頭跑”到“一窗辦”
惠企服務的提速,不僅體現在政策上,也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市數據局聚焦經營主體從設立到注銷的全生命周期,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落地見效。
以“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事項為例,原先涉及公安、人社、住建、醫保、稅務、人民銀行等多個部門,企業需準備43項材料、跑11個環節、歷時近一個月。如今,這些環節被集成優化為“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窗受理”,辦事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效率提升90%以上。“以前要跑好多趟,現在在政務服務大廳專窗或者線上申報,很快就辦好了。”來辦理個轉企業務的王先生感嘆道。
“‘一企來辦’和‘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本質上是政府服務理念的轉變。我們從部門各自服務走向共治共享,從‘被動服務’變為‘主動匹配’,讓企業真正安心發展。我們希望通過制度創新和數據賦能,讓企業獲得感更強、滿意度更高。”黃國華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擴大“免申即享”項目范圍,依據企業需求在“一企來辦”平臺新增服務項目,持續豐富“一企來辦”平臺功能,實現更多“政策不請自來、服務精準直達”。(記者 陶立波 通訊員 陳明皓)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