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水旅融合”激活全域發展新動能
治水興旅兩相宜 逐水而游向美行
金山網訊 水波流轉間,古老的河道煥發新生,水利工程變身“網紅打卡點”;文脈傳承中,紅色壩址與灌溉遺產“開口說話”,成為文旅融合的“金名片”;產業升級路上,一渠清流激活鄉村經濟,生態顏值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價值……近年來,句容市水利局突破傳統治理邊界,以“水”為脈,串聯生態、文化、旅游與產業,探索出一條“以水興旅、以旅活水”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打造“網紅工程” 實現功能與流量雙贏
曾經功能單一的河道水庫,如今正成為句容全域旅游的“流量引擎”。在肖桿河綜合整治工程中,句容市水利局摒棄傳統“三面光”渠化建設模式,創新采用魚鱗壩生態景觀設計,既保障防洪灌溉功能,又營造出親水戲水的互動場景,實現水利功能與景觀價值的雙重提升。今年夏季,這里一躍成為社交平臺上的熱門打卡地,市民游客紛至沓來,帶動周邊消費熱潮涌動。
句容河“母親河復蘇行動”穩步推進,歷史人文小品將陸續點綴兩岸,一張集生態、文化、休閑于一體的“城市名片”正在形成。
盤活“水利遺產” 賡續文脈與賦能發展并舉
水利遺產的“活化”之路同樣精彩。赤山湖灌溉工程憑借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科學的灌溉理念,成功入選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為長三角地區再添一張“水文化”金名片,顯著提升了句容在長三角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和旅游吸引力。
新四軍水壩等紅色水利遺產則通過保護性修復與景觀提升,配套建設軍歌廣場,形成紅色文化體驗集群,躋身“江蘇省首批省級水利遺產名錄”。
通過將紅色教育、水利文化與鄉村旅游有機結合,這些沉睡的水利遺產煥發新生機,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激活鄉村經濟的重要載體,實現了“紅色水利+”的多元增值效應。
推動“顏值變現” 激活假期休閑經濟
顏值如何變現?句容的答案是:以系統思維整合水庫資源,構建“生態打底、休閑賦能、產業增值”的發展模式。
在生態提質方面,通過水環境整治、植被修復與小流域治理,系統打造“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高顏值生態基底,為顏值變現筑牢環境根基。
在休閑賦能上,圍繞水庫精準布局生態步道、濱水公園、休閑草坪等設施,吸引親子及年輕客群打卡體驗,使水庫成為區域休閑旅游優選地,實現生態空間的顏值引流。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優質水體資源培育的“句容福魚”生態漁業品牌,通過舉辦推廣活動、開設直銷店、構建線上線下產銷體系,形成了“生態保護-休閑旅游-特色產業”的良性循環。
助力“特色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水利基礎
鄉村振興的畫卷,亦因“水”而添彩。句容立足水庫移民后扶政策,緊扣各村資源稟賦精準施策,通過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全力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鄉村發展樣板。
亭子村、空青村、林梅村繪就“畫里鄉村”新圖景;何莊村煥發發展新活力;李塔村打造紅色鄉村名片;丁莊村、西馮村、唐陵村等則聚焦“句容草莓”“丁莊葡萄”“西馮草坪”等地理標志產品,建成一批關鍵基礎設施,構建起特色鮮明、生態宜居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切實以政策紅利鼓起移民群眾“錢袋子”。
句容市將以幸福河湖為紐帶,精心編織全域旅游研學網絡。以赤山湖、北山水庫等為核心節點,串聯灌溉工程展覽館、水情教育館、“句容福魚”體驗店等多元載體,打造集生態研學、水情教育與產業體驗于一體的精品路線。通過舉辦捕撈集市、垂釣賽事等活動聚攏人氣,加強宣傳推廣,句容正全力將“句容研學”打造為區域性知名品牌,實現從“生態美景”到“品牌價值”的全面升華。(記者 朱浩 通訊員 馬駿)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