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強市勢如虹 加速奔跑著華章
——奮進“十四五”鎮江譜新篇系列報道之一
金山網訊 時間鐫刻年輪,奮斗書寫華章。
“十四五”收官在即,回望來時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市上下聚力推進創新引領產業強市,堅持發展為要、厚植強市之基,錨定“兩個高于”目標不動搖,攻堅克難,加速奔跑,加快構建富有鎮江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市委書記馬明龍強調,必須把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鎮江工作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主線,錨定“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城市定位,努力把優勢做優、特色做特,在新的階段投入更多精力、更多資源抓發展,為全省“挑大梁”多作鎮江貢獻。
5年櫛風沐雨,5年砥礪奮進,鎮江經濟總量持續攀高,新質生產力拔節生長,高質量發展動能愈發強勁,正以實干實績交出“鎮江很有前途”時代答卷。
“項目為王”強產業增動能
5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征程上的奮斗者”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作為我省唯一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鎮江企業岡田智能(江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參會。
身處被稱為“工業彈藥庫”的精密部件突圍戰,陳亮團隊成功將刀庫技術短板打造成“中國智造”名片。岡田智能熠熠生輝的發展歷程,彰顯“十四五”期間我市高端裝備制造業持續攀高走強,更折射鎮江“四群八鏈”挺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
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四群”和“八鏈”分別實現應稅銷售4126.1億元和3683.4億元,占全市比重76.0%和67.9%,較2020年分別提升13.5和18.9個百分點;今年1月至7月,分別完成開票銷售同比增長5.5%和6%。
鏈群培育集聚成勢,激活項目主引擎。“十四五”期間,扭住“四群八鏈”產業“牛鼻子”,我市堅持以項目強產業,以投資增動能。一場場招商、一個個工地,匯聚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澎湃浪潮。
引入項目,非一日之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帶隊奔赴境內外舉辦經貿交流會,洽談項目,推介城市。頭雁引領,群雁齊飛,各板塊、各招商小分隊密集出動。成果寫在數據里。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1158.8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外資項目占比超8%。
工地“熱力圖”,跑出“加速度”。秋日的鎮江,施工正酣,一幅項目建設的活力畫卷徐徐展開:在揚中,大全智能輸配電設備項目廠房已然屹立,不遠處的威騰儲能系統項目廠房主體竣工,設備調試同步進行;在句容,隨著6號機組正式并網投運,國網新源抽水蓄能電站全面投產;在丹陽,三峽光伏發電項目現場,升壓站完工,廣闊的光伏區全面鋪開……
這些拔地而起的廠房、轟鳴的機組、連片的光伏板,正迅速轉化為支撐經濟增長的“實物工作量”。火熱的場景,由扎實的數據支撐:今年1月至8月,全市22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77.8億元,超序時進度2.8個百分點。全市353個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459.8億元,超序時進度8.5個百分點。224個新建項目已開工215個,開工率高達96%。
這背后,是我市以重大項目為支點撬動產業升級的堅定決心,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推進產業強市的生動實踐。“十四五”以來,我市持續強服務優環境,突出問題導向,推出《鎮江市全鏈條推動全市重大項目加快開工實施的若干舉措》,持續優化“24干將”綜合服務團隊服務機制,健全市、縣(區)、開發園區三級聯動項目服務體系,“問題收集-分級交辦-限時銷號”的閉環機制顯現成效。
這一切,只為一個目標:直擊項目“核心需求”,以精準服務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為產業強市積蓄厚重家底。
“第一動力”澎湃起新潮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研力量,丹陽慧創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汪待發團隊自主研發推出世界首個獲醫療器械證的超100通道落地式近紅外腦功能成像設備。
海姆霍茲傳熱傳動系統有限公司的車間里,薄如蟬翼的功能薄膜正在精密設備上成型。這套將半導體物理氣相沉積技術“嫁接”到汽車電子部件的創新工藝,讓技術國內唯一的車用薄膜加熱器自此走向市場。
今年6月,由省鎮江船廠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全國首艘大功率氫電混合動力全回轉拖輪“氫電拖1”正式入列山東港口青島港,實現“氫燃料電池+液冷鋰電池”全球首創。
科技成果的密集涌現,創新活力的充分釋放,背后的底層邏輯則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落地見效。
數據為證:“十四五”期間研發投入持續加碼,去年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同比增長超11%,預計“十四五”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率達12%。
“十四五”以來,鎮江始終強化創新“第一動力”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綜合實力取得長足進步,連續入圍“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在2024年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中列第41位,位居省內設區市第6。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重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科技與產業緊密“握手”,共同奏響深度融合的昂揚樂章。
連續7年舉辦的高校院所走進鎮江產學研合作大會已然形成品牌效應:以大會為牽引,開展各類產學研活動750余場,促成各類產學研合作3500余項。
今年5月,江蘇科技大學、鎮江高新區聯合主辦的“先進船舶海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啟用,標志著“雙高協同”試點邁出新步伐。
一次次牽手、一項項合作、一層層推進,見證產學研深度交融,科技之花結出產業碩果。
搶抓大飛機產業化全面提速的機遇,鎮江航空航天產業專注研發、向新發力。鎮江110余家涉航企業參與,200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填補國內空白,讓大飛機越來越多地烙上“鎮江造”的鮮明印記。
傳統產業別開生面,新興產業厚積薄發,未來產業布局鑼密鼓推進。5年來,鎮江的產業版圖上,盡是一派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新氣象。
深入推進“876”創新引領工程,我市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以產業需求牽引技術突破,加快打造在特色領域有競爭力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地、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發展新高地。
“雙向奔赴”厚植營商沃土
在鎮江,政府與企業的“雙向奔赴”正成為常態。這股力量將營商沃土變為“贏商”高地。這里,市場活力持續增強,創新動能不斷迸發。“創新創業福地”的名片愈發閃亮。
“十四五”以來,我市連續5年制定優化營商環境年度計劃。2025年,服務再度靠前,“鎮合意”品牌越擦越亮:推出“政策計算器”,自動解析惠企政策,精準推送;企業通過“一企來辦”平臺,享受“免申即享”“直達快享”;辦事流程做減法,企業開辦全流程壓縮至0.5天;不動產登記推出“零材料交地即發證”,“無還本續貸”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服務響應,更快一步。我市實現了從“有求必應”到“一呼百應”的升級。2024年,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市發改委打造“惠企‘鎮’行”品牌,聯動30多個部門,開展兩輪大走訪。當年累計調研企業超450家(次),交辦處置問題100余條,服務成效獲市委主要領導肯定。針對企業反映的融資問題,強化政銀企精準對接,累計為807家企業授 信710億元,提供貸款470億元;為企業、項目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各類國家、省政策資金25.4億元。真金白銀,穩預期,提信心。
針對“多頭檢查”等共性問題,我市從制度源頭破解。今年7月,在一年試點基礎上,我市在全國市級層面率先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覆蓋全市8個板塊,369家企業入選。這項創新,用“硬招子”回應企業關切,真正做到“執法無事不擾,服務無處不在”。
營商環境,“優”無止境。鎮江正用更細的政策“顆粒度”,提升企業“滿意度”,為高質量發展探路前行。
打好收官戰,謀篇“十五五”。讓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接續奮斗、勇往直前,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奮力譜寫“鎮江很有前途”嶄新篇章。(記者 朱婕 陳志奎)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