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實干扛起“最具潛力、最美和平”新使命——訪潤州區和平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石光亞
金山網訊 金秋時節,漫步在潤州區和平路街道,秀美的金山湖波光粼粼,三茅宮商圈煙火氣十足——這片兼具老城底蘊與發展活力的熱土,正以“最具潛力、最美和平”為目標,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穩步前行。作為鎮江市主城區的重要板塊,和平路街道既承載著老城區的歷史底蘊,更涌動著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能。在“十四五”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10月31日,《鎮江日報》“開發區街鎮新觀察” 行動采訪組走進和平路街道,專訪和平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石光亞,探尋這片熱土如何以“主城擔當”交出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社會治理協同推進的精彩答卷。

和平路街道航拍 張宇杰 盛林娟 攝影報道
經濟發展 “穩進提質”
“我們始終把經濟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項目為王夯實根基,用創新驅動激活動能,交出了一份‘量質齊升’的成績單。”石光亞開門見山,用一組亮眼數據展現發展底氣。

和平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 張宇杰 盛林娟 攝影報道
2024年,和平路街道錨定潤州區委“項目建設決勝年”目標,以創新驅動夯實經濟發展“硬支撐”。全年完成市級億元以上項目招引3個、總投資3.1億元,完成區級重點產業項目備案和認定7個、總投資1億元,超額完成新開工項目入庫列統;限上批發、限上餐飲等重點指標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經濟總量、財稅體量、招引質量和固投增量“四量”綜合考核穩居全區中上游。
2025年發展勢頭更勁。前三季度,街道完成市級億元項目招引4個,總投資4.3億元,其中2個為市級重點產業項目;新增“四上”企業10家,居全區前列;新入庫列統投資累計2.55億元,民間投資累計2.77億元,制造業投資累計0.95億元,對全區投資總量貢獻突出;限上批發業銷售額137.9億元,增幅更是高達548.74%,多項指標的“上揚”態勢為潤州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和平動能”。
破局攻堅 “靶向發力”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與區域競爭加劇的雙重挑戰,街道如何鞏固優勢、補足短板,確保全年目標落地?石光亞給出了清晰的“攻堅路徑”。
“首先要‘強培育’,讓企業成為發展的‘主力軍’。” 石光亞表示,街道實施高質量發展企業培育計劃,建立重點企業動態管理庫,定期走訪服務業、建筑業及零售企業,指導企業用足扶持政策,靠前服務解決企業難題。持續加大“四上”企業培育,對接近“四上”標準的企業精準輔導,確保達標企業及時入庫,持續壯大經濟 “基本盤”。
“其次要‘抓項目’,讓項目成為增長的‘強支撐’。”石光亞介紹,街道緊盯金山湖康養、同洲智能穿戴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深化與市屬平臺聯動,重點跟進長航游輪、小魚嘴城市更新等項目,充實項目儲備“蓄水池”;進一步盤活閑置資源,吸引更多高質量項目落地,讓“項目引擎” 持續發力。
“持續堅持‘優服務’,讓營商環境成為街道的‘軟實力’。” 石光亞說,街道牢固樹立“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生產力”的理念,深入開展“問需紓困 暖企護航”等活動,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健全“四包一”聯系服務機制與落實幫辦代辦制度,對稅源企業、“四上” 企業及成長性企業精準幫扶,切實為企業減輕負擔。
統籌發展 “民生為要”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群眾共享成果。”在石光亞看來,高質量發展既要“經濟高度”,更要“民生溫度”。他表示,在“十四五”收官之際,街道將堅持經濟發展為要,更高質量增強發展動能;堅持黨建引領為魂,更高品質建設精美主城;堅持民生保障為本,更高標準滿足群眾期盼。
在“產業賦能”上,街道重點謀劃金山湖、長江岸線水上文旅開發,打造金山湖北部濱水旅游目的地,發展濱水休閑商業、水上運動等衍生業態;同時以三茅宮和北部濱水區為重點,探索“更新+產業”“更新+生態”的融合發展模式,與文旅項目形成聯動,打造消費升級與人才集聚的新引擎。
在“基層治理”上,街道強化黨建引領,推進黨組織進網格,建強“紅色網格”;持續推動安置小區物業移交,探索老舊小區改造后“紅色物業”示范點建設,實現物業服務、防違治違等 “一張網” 管理;深化長江十年禁漁,鞏固朱方路、金山路路域環境整治效果,完成長江路整治與區文化館周邊環境提升,打造 “金山福照地、煙火三茅宮” 秀美風光帶。
在“民生保障”上,街道將動態完善困難群眾信息庫,優先保障低保、殘疾、孤寡等群體救助,加強零就業家庭幫扶;構建“專業機構+社區+居家”康養鏈條,升級兒童活動陣地,打造家社共育體系;優化“口袋公園”、便民驛站布局,推進三茅宮片區城市更新與琴園巷老舊房屋“以舊換新”,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我們將以‘攻堅’的精神、‘破難’的勁頭、‘實干’作風,扛起主城擔當,為全面建成‘強富美高’現代化新潤州貢獻更多和平力量!” 展望未來,石光亞信心滿滿。(記者 孫晨飛 欒繼業 通訊員 孔雪)
一線攻堅
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 孫晨飛
在和平路街道這片兼具生態之美與市井活力的熱土上,一幅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卷正徐徐鋪展。
在星和育成數創中心的一家研發公司里,鍵盤敲擊聲與創意討論聲交織。年輕的工程師們緊盯屏幕,力求在產品設計上實現突破與創新。“街道不僅提供政策輔導,還主動幫我們對接資源、拓展市場,”企業負責人感慨道,“從落戶到成長,每一步都有人護航。”這樣的故事,是和平路街道推動“雙輪驅動”、激活“人才引擎”的縮影。2024年以來,街道招引億元項目7個,培育“四上”企業18家,民間投資增幅達195%,限上批發業銷售額猛增548%——數字背后,是街道干部“攻堅克難、 鍥而不舍”的韌勁,是“問需紓困、暖企護航”的行動力。
產業的熱浪,并未掩蓋民生的溫情。走進金泉社區融泉居家養老中心,老人們或圍坐下棋,或體驗中醫理療,志愿者正輕聲詢問老人的服務訴求。在社區二樓的兒童活動室,孩子們正圍坐在一起,跟著大學生志愿者拆解航天模型,眼中閃著好奇的光。從“專業機構+社區+居家”的康養鏈條,到“愛心暑托班+特色課程”的家社共育體系,“一老一小”的幸福圖景在這里落地生根。
在琴園巷片區,“以舊換新”的民生工程正扎實推進。通過“一房一檔”摸底、“多對一”服務,已有300戶多居民告別老舊危房,圓夢新居。而在金山社區,共享晾衣架、防腐木椅、墻體彩繪悄然出現,昔日“老破舊”化身“暖心家”。居民感嘆道:“一點不比新小區差!”
從金山湖的靜謐到三茅宮的喧囂,從產業園區的創新脈動到街巷里弄的溫暖日常——和平路街道以“攻堅”之筆,在潤州高質量發展的長卷上,正繪出一幅“最具潛力、最美和平”的錦繡圖景。
記者手記
波光映發展 煙火暖民生
□ 孫晨飛
熟悉和平路街道的人,總會被它獨特的魅力深深吸引。這里既有金山湖的靜謐悠遠,又有長江岸線的壯闊,還有三茅宮商圈的熱鬧喧囂。這里既承載著老城厚重的歷史記憶,也涌動著產業轉型的蓬勃動能,更有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拼勁與韌勁。
這種多元魅力的和諧共生,正是和平路街道高質量發展的獨特注解。
作為鎮江市主城區的重要板塊,這里沒有躺在“底蘊”上停滯不前,而是以“項目引擎”驅動產業煥新,以“創新動能”激活老城潛力。從盤活閑置樓宇打造產業“蓄水池”,到培育“四上”企業壯大經濟“基本盤”;從打造金山湖北部濱水旅游目的地,到探索“更新+產業”融合模式——每一步都彰顯著街道“攻堅破難”的銳氣與智慧。更難得的是,經濟發展的每一步,都與民生改善同頻共振。
在多年來的采訪中,我深刻感受到街道干部職工攻堅破難的務實作風。他們為企業奔走,協調解決各類難題;他們走進社區,聆聽老人對日常服務的建議,記錄孩子對活動內容的需求。正如石光亞所說:“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民生,為群眾辦好事、解難事、做實事。”樸實的話語道出了街道發展的本質與核心,
傍晚時分,金山湖畔華燈初上,三茅宮商圈人流如織。經濟發展與民生保障在這里完美融合,相互成就。在這片熱土上,金山湖的波光與老城的煙火交相輝映,共同照亮了“最具潛力、最美和平”的發展之路,書寫著屬于和平路街道的嶄新篇章。
總編快語
“最具潛力”正發力 “最美和平”暖民心
□ 劉蘭明
和平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石光亞的履歷里,寫滿了與這片土地的不解之緣: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第一站,就在和平路街道;幾年前回到街道擔任辦事處主任,2023年4月扛起“一把手”重任。作為“老和平人”,石光亞回望初心,謀劃發展,感覺肩上的擔子,一次比一次沉了。
潤州區委書記徐心田在街道調研時,提出了“最具潛力、最美和平”的目標定位。前三季度的發展實績印證著和平潛力的釋放——
在去年的潤州區“賽馬”機制中兩奪紅旗,完成市級億元項目招引4個,新增“四上”企業10家,居全區首位;新入庫列統投資累計2.55億元,占全區總量22.78%,排名全區前列;民間投資增幅達195.28%,限上批發業銷售額增幅高達548.74%……一串串飄紅的數字,勾勒出街道奮進的曲線。
經濟發展的熱度,最終要由民生感受的溫度來檢驗。在石光亞心中,經濟數據的亮眼,始終抵不過民生冷暖的厚重。
“最放不下的,是航運新村的老百姓。”采訪中,石光亞反復提起這句話。重新回到和平路街道工作后,看到一些老房子日漸破舊,他更是時時放心不下。航運新村片區建于上世紀50年代,曾是職工福利房,如今不少房屋已被鑒定為危房。每逢惡劣天氣,石光亞總是擔心這里會發生意外。他堅持趕到現場,必要時組織群眾撤離、安撫大家的情緒。
而唯有搬遷才是徹底消除居住安全隱患的根本之道。街道努力抓住房屋“以舊換新”的重大機遇,但也碰到不小的現實阻力——居民購買力有限、家庭糾紛復雜難解、整棟搬遷協調壓力巨大,于是他們走進千家萬戶,在矛盾的夾縫中尋找最大共識。本著搬遷一戶就少一戶風險的理念,街道同志不因事情難而回避,不因情況復雜而退縮。
當然,基層希望“以舊換新”的政策,能夠更精準切中群眾需求的痛點。這也是航運新村75歲的退休工人韓師傅的真實心聲。
既立足當下,也放眼未來。站在“十五五”破局的關鍵節點,和平路街道面臨的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壓力,更是老城轉型、治理提升的系統考驗。而石光亞的信念堅定如初:攻堅要有力度,破難要有韌勁,實干更要有一顆為民的初心。
朱方路的煥然一新,三茅宮煙火氣里的網紅氣質,金山路路域環境整治的良好反饋……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土地上,正悄然織就“最美和平”的溫暖底色——那不僅僅是環境的煥新,更是人心的凝聚。

視頻制作 張宇杰 盛林娟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