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熱”帶動城市“滿堂彩”
近來,城市體育場館變得忙碌而熱鬧。周末的“蘇超”場場火爆,加油助威聲此起彼伏;接連舉辦的演唱會更是點燃全城熱情,讓人不禁感嘆“青春回來了”。曾經羨慕大城市精彩生活的我們,如今在自己的城市里,同樣感受到了文娛生活豐富多彩帶來的滿足與幸福。
這場發生在市民身邊的“潤物細無聲”的變化,正是城市體育文化場館“為民所用”煥發活力的生動寫照。
城市體育文化場館,曾幾何時,在一些人印象中是“沉睡的巨人”,設施一流卻使用率不高,僅在大型賽事時短暫“蘇醒”。如何讓這些優質資源真正“活”起來、“火”起來,服務于市民日常文化體育需求,考驗著城市管理的智慧。
將專業賽事、精品演出請進來,讓場館大門常開、活動常新,不失為破題之舉。一場場足球賽,不僅讓綠茵場重煥生機,更串聯起市民共同的周末記憶與情感紐帶;一曲曲旋律動人的歌,不僅回蕩在體育館上空,更激蕩著無數人的心弦,喚醒了這座城市的青春脈搏。
場館的“忙”與“熱”,其核心價值在于“為民所用”。這個“民”,既是本地市民,更是遠道而來的客人。于內,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精神世界,讓閑暇時光有了更富足的寄托。當一家老小或三五好友相約觀賽、聽歌成為尋常周末選項,當共同的愛好成為鄰里街坊交流的新話題,生活的幸福感、歸屬感便在其中悄然滋長。于外,精彩紛呈的文體活動如同閃亮的“城市名片”,對外展示著城市的活力與魅力,一場熱門賽事、一次明星演唱會,能吸引大量外地游客,隨之帶動文旅相關消費,“為一場球、赴一座城”“為一首歌、來一次旅行”正成為新的消費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家門口的精彩”也重塑人們對城市的認同與自豪。過去,總覺得大城市令人向往,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文化活動的多樣性與先鋒性。如今,我們自己的城市也能提供文化大餐,這便增強了市民的文化自信與城市認同。當人們不再需要舟車勞頓遠赴他鄉去追尋心儀的演出或賽事,當本地的文體生活足以支撐起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這座城市便真正成為居民情感上的依歸和精神上的樂園。
體育文化場館的活力迸發,是城市治理理念從“重硬件”到“重體驗”的轉變,是“以人為本”發展思想的具體體現。期待未來,有更多場館能打開思路、創新運營,有更多高品質、多樣化的文體活動落地生根,讓這股蓬勃的活力持續涌動。(單杉)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