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底圖”悄然改變城市運轉方式
工程項目“云上共建”,地下管線“透明可溯”
金山網訊 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浪潮中,一座“立體鎮江”正悄然浮現:隨著2025年完成404.42平方公里實景三維建設的節點臨近,鎮江市的數字化進程正加速推進。
記者近日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項目已完成全部數據采集與制作工作,正式進入收官階段。從宏觀地形到微觀部件,從城市規劃到生命線安全,實景三維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與精度,重塑著這座擁有三千年歷史的江南名城。
從“平面圖紙”到“立體沙盤” 城市規劃邁進三維時代
過去,城市規劃大多依賴于二維圖紙和人工想象。如今,實景三維技術通過高精度傾斜攝影和激光掃描,構建出真實、可量測、可分析的城市立體空間基底,徹底改變了傳統規劃的作業方式。
在鎮江榮譽酒店項目中,由市勘察測繪研究院為主的技術團隊以0.03米分辨率的傾斜攝影模型為底座,融合地形、管網等多源數據,在虛擬空間中完整“克隆”出周邊1平方公里實景。規劃人員不再靠“腦補”判斷建筑高度、日照影響和交通流線,而是借助實景三維平臺開展多輪方案推演。通過BIM與實景融合、日照模擬、視域分析等工具,最終科學確定了建筑布局、朝向及停車場出入口位置,實現了規劃效率和科學性的雙重提升。
“全生命周期”精準管理 工程項目實現“云上共建”
實景三維不僅服務于規劃階段,更延伸至工程建設項目的全流程。依托“多測合一”信息平臺,鎮江將二維審批升級為三維可視化管控,推動工程審批從“紙上跑”到“云上管”。
在鎮江老恒順地塊出讓階段,潛在投資者可通過二三維一體化系統360度無死角查看地塊實況,實時下載規劃條件與圖則,實現“云上看地、在線測算”。而在倚山雅筑項目竣工驗收中,實景三維模型成為最直觀的“對比底圖”,幫助管理人員精準核驗實際建設是否與規劃一致,顯著提升審批準確性和透明度。
這一轉變不僅縮短了審批時間,更優化了營商環境,為項目落地和區域發展注入新動能。
地下管線“透明可溯” 城市安全實現“智慧防控”
實景三維的價值遠不止于“畫面好看”,更體現在城市安全管理的深層應用中。尤其是面對老城區基礎設施老化、汛期內澇頻發等現實挑戰,三維建模與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構筑起一道堅實的“數字安全防線”。
在江濱新村舊城改造中,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整合了自1980年代以來的管線數據,構建出地下管網三維系統,精準定位18公里老舊管線,推演出最小開挖修復方案,使路面開挖面積減少60%,避免主干道長期擁堵。
在今年梅雨期,古運河沿線防汛系統顯示出強大效能。通過實景三維模型疊加實時水位數據,系統提前預判南門橋低洼區域積水風險,智能調度泵站、優化排水路徑,使積水消退時間從以往數小時縮短至40分鐘,搶險效率提升50%。
“實景三維鎮江的建設,不僅是對數字中國戰略的響應,更是一次深刻的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宏觀地形到微觀部件,從城市規劃到民生服務,一張立體、動態、高精度的“數字底圖”正在悄然改變這座城市的運轉方式。未來,實景三維還將進一步融入城市大腦、智慧城管、社區治理等更多場景,為鎮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的數字支撐。(記者 王彥冰 韋奕)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