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書記扎根基層十四載:把“居民小事”辦成家門口的“暖心事”
金山網訊 “孫書記,咱們巷子的下水道一遇大雨就積水,能不能幫忙解決?”前不久,下河頭巷居民王先生的一個電話,讓京口區正東路街道酒海街社區黨委書記孫保為的心立刻揪了起來。
她二話不說,帶領社區工作人員直奔現場,協調專業力量疏通清淤,全程跟蹤直至問題解決。之后,她推動建立“日常巡查+定期清理”長效機制,讓居民從此告別雨天積水的困擾。“現在下雨再也不怕積水了,孫書記辦事就是靠譜!”居民李阿姨的稱贊,道出了社區群眾共同的心聲。
“老百姓的切實需求,就是我們社區的重點工作。”孫保為始終將居民冷暖放在心頭,用一次次走訪、一次次服務,把居民家門口的小事當作頭等大事來辦,在平凡崗位上詮釋著基層干部的擔當與情懷。
1982年出生的孫保為,作為一名隨軍軍嫂,2011年在組織的安排下,來到正東路街道京峴山社區,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10多年過去,她已從當年的“小孫”,一步一步成長為居民口中的“孫書記”。累計幫扶困難居民40多人次,慈善救助180余人次,妥善處理矛盾協調50余起,共處理化糞池漫溢10多次,修理公共落水管20多次,清理垃圾10余噸……由于工作突出,她先后被評為鎮江市優秀黨務工作者、鎮江市三八紅旗手、全市第三批“千名領先”村(社區)書記,在鎮江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先進典型推選中榮獲“最美志愿者”稱號。
不管是在京峴山社區,還是在酒海街社區,孫保為都積極踐行“鐵腳板”工作法,堅持用腳步丈量民情。她推廣“民情日記”制度,組織社區工作人員開展常態化走訪,精準掌握困難、獨居、重殘等重點人群信息。通過入戶走訪、網格巡查等方式,排查并協助消除各類涉穩風險隱患60余起;對失獨老人、精神障礙等重點人群,采取日常走訪和階段性幫扶相結合的方式,做到“不缺位、不遺漏、不放松”。
孫保為還積極整合轄區資源,與市總工會、建設銀行鎮江分行等8家單位開展共建,推動“社區+網格員+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立體服務模式,今年以來,共開展便民服務、健康義診、反詐宣講等志愿活動10余次,開展清理下河頭下水管道、法律講座等共建活動10余次,開展關愛困境兒童、空巢老人、困難群眾等活動10余次。
在民生服務方面,孫保為深化“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精準開展社會救助,今年慈善救助10余人,切實兜牢民生底線。她還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情滿端午”“母親節編織”等文化活動,增強社區凝聚力。針對居民實際需求,組織維修石頭巷8號屋頂,在轄區公共綠化噴灑驅蟲藥水,定期提供免費磨刀、磨剪子、測血壓等服務。
“腿勤、嘴勤、手勤”——這是孫保為一直秉持的“三勤”工作法。她走遍社區的每個角落,推動社區黨委引領作用落到實處。她創新幫扶機制,通過電話初訪、家庭實訪、溝通談心、社區活動、志愿服務和圓夢行動等方式,真正實現了“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通訊員 陳道鳳 記者 林蘭)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