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世達:高鐵“防護盾”里磨出“中國硬度”
金山網訊 走進位于丹陽市丹北鎮的江蘇偉世達車輛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注塑機低沉轟鳴,機械臂靈活翻轉抓放,汽車燈罩在自動化流水線上經歷注塑成型、噴涂、鍍膜、激光雕刻等一道道精密工序。智能化律動,恰恰是這家新晉“省瞪羚企業”創新活力的基礎脈動。
創新突圍 切入新賽道
在汽車部件中,汽車燈罩被譽為車輛的“眼睛”。而高鐵車燈面罩堪稱列車安全運行的“防護盾”。身處這兩個看似尋常卻技術密集的領域,偉世達公司憑借其對精密注塑技術與納米涂層創新的執著探索,成功地在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和航空照明領域實現突破。
“在車燈部件行業技術整體‘拉平’的背景下,創新是企業唯一的突圍之路。”該公司總經理陳劍坦言。向新而行,偉世達將目光聚焦于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與比亞迪、吉利、理想等主流品牌深度合作。
一款看似普通卻內藏玄機的“發光車標”,成為技術創新的切入點。陳劍告訴記者,這款車標采用獨特的納米透光技術與特殊電鍍層工藝,白天與普通電鍍車標無異,夜晚則能呈現半透光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車輛的科技感與辨識度,滿足了新一代消費者對個性化與時尚感的追求。
直面挑戰 摸著石頭過河
真正讓偉世達在行業內建立起堅實壁壘的,是在技術要求更為嚴苛的軌道交通領域。隨著中國高鐵速度的不斷提升,傳統的玻璃材質因重量大、難以滿足流線型設計需求而被輕量化塑料替代。但新的挑戰隨之而來:高速運行下持續的風阻摩擦、飛濺砂石的撞擊,以及進出隧道時產生的瞬間巨大拉拔力,都對塑料面罩的表面硬度和耐久性提出極致要求。
“普通汽車涂層工藝用在高鐵上,可能兩三個月就失效了。全球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因為沒有任何國家的高鐵像中國這樣長期、高速、長里程地進行運營。”陳劍回憶道,這是一段“摸著石頭過河”的艱辛歷程。
秉持直面挑戰的決心,催生了偉世達自主研發的納米超硬涂層技術。這項核心技術增強了高鐵面罩的抗沖擊硬度、附著力和耐腐蝕性,使用壽命提升至3年,可穩定承受數百萬公里的高速運營考驗。 如今,奔馳在中國乃至海外市場、源自中國制造的高速動車組,其車燈面罩解決方案幾乎全部由偉世達提供。他們在這片細分市場筑起了難以逾越的技術護城河。
搭建平臺,賦能“瞪羚”躍升
企業的躍升,離不開創新沃土的培育。在偉世達的創新發展道路上,政府科技部門的精準支持扮演了“助推器”角色。“各級科技部門經常不定期上門走訪,不僅宣講政策,更給予方向性的指導,引導我們在關鍵技術上進行突破。”陳劍對此深有感觸。這種支持并非泛泛而談,而是落在了實處:指導企業系統規劃研發體系,積極申報市重點科技研發計劃等項目,成功通過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
尤為關鍵的是,在科技部門專業輔導與支持下,企業穩步推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載體平臺建設。該中心的建設將有力推動偉世達整合產學研資源,引進更多高端研發與檢測設備,為持續技術攻堅提供堅實支撐。
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是創新活力的保障。今年1月至9月,企業營收增幅達13%,預計全年增幅在15%以上,偉世達每年將超過5%的營收投入研發。目前,該公司不僅為多家頭部新能源車企和中國航空工業提供相配套的燈具部件,其高鐵相關零件的月產量也保持著10%至20%的可觀增長。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壽春介紹,僅汽車前燈面罩每天就有3000-5000件下線,而經過納米超硬涂層技術加持的高鐵燈罩,已成為公司最引以為傲的產品之一。
展望前路,偉世達的目標清晰而堅定。陳劍表示,企業將繼續強化創新引領,在改進產品設計、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上持續深耕,同時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乘勢而上,這只從丹北鎮加速起跑的“瞪羚”,憑借千錘百煉的硬核科技,向著更廣闊的天地奮力躍升,正在成為國內汽車、高鐵、航空照明零部件行業冉冉升起的新星。(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應東昊 孫焱)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