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進:扎根家鄉,以匠心描繪“漆”彩人生
金山網訊 “我就是鎮江人,所以家鄉有了新能源車企,我比誰都開心,也比誰都希望北汽麥格納能越來越好。”和開進剛聊兩句,就能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他對家鄉、對北汽麥格納深厚的情感。而這位年輕人,也將濃濃赤子心化為工匠之心,在汽車產業鏈上繪就“漆”彩人生。
作為北汽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涂裝部技術質量高級主管,在北汽新能源“三年躍升”的攻堅征程中,開進用扎根現場的堅守、技術創新的突破與品質筑基的執著,成為無數奮斗在一線的產業新青年的生動縮影。他帶領團隊攻克技術難關、深挖降本潛力、筑牢質量防線,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扎根現場:22天攻堅實現新車型DOK“零的突破”
早在北汽工廠打樁之時,開進就與北汽結下了不解之緣。“初進廠時,可以說還是一片荒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棟棟廠房拔地而起,再到設備安裝、產線調試。”開進回憶說,當時他負責廠房問題清單,每天都要在生產一線,可以說,他從加入北汽的第一天起就“扎根現場”。
北汽轉型新能源領域,為開進和同事們帶來全新機遇。“雖然很多新知識要學習,很多新技術要突破,但是每天都充滿希望,干勁十足。”開進回憶,極狐阿爾法S5導入階段,涂裝質量是量產進度的“關鍵關卡”。“那會兒每天一睜眼就在想參數,閉上眼全是噴涂軌跡。”回憶起攻堅時光,他的眼里滿是專注的光。
面對鈑金缺陷、油斑等“攔路虎”問題,開進帶領團隊蹲守涂裝車間開啟“沖刺模式”。“每一個光斑、每一絲色差都不能放過。”那段時間,他每天拿著手電筒排查車身,在筆記本上精準記錄32項關鍵節點,連1毫米的漆膜差異都詳盡標注。為校準機器人噴涂軌跡,團隊爬高調試設備,完成18次實車對點;參數優化細至噴槍壓力、走槍速度,163次調試記錄鋪滿工作臺。“最后3天大家輪班盯產線,累了就在休息區瞇一會兒。”在團隊成員的記憶中,開進始終對講機不離手,沙啞著嗓子協調各方。
經過22天連軸攻堅,首臺DOK(面漆一次下線合格率)油漆車身順利下線,車間爆發出熱烈掌聲。新車型OKTB(OK-To-Buy,指所有質量要求都滿足,允許購買)初期階段DOK零的突破為后續量產筑牢根基。
技術創新:挖出年節約58萬元的“效益金礦”
“降本不是摳門,是用技術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在開進看來,降本增效從來不是簡單的“減法”,而是靠技術創新做“乘法”。這一點在溶劑型清洗劑的攻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溶劑型清洗劑占涂裝輔料成本的33.3%,是名副其實的“消耗大戶”。“這塊成本必須啃下來!”考慮至此,開進帶著團隊扎進機器人車間,深夜鉆研設備運行數據。“機器人換色清洗藏著不少‘隱形浪費’。”開進指著運行軌跡分析,通過一遍遍模擬換色場景,記錄120組溶劑消耗數據,經20多次方案迭代,優化出“按需清洗”程序,將清漆機器人清洗頻次降低50%。
不止于省,更要“變廢為寶”。開進推動引入廢溶劑回收技術,面對首次試驗漆膜雜質問題,團隊連續一周泡在實驗室調整蒸餾溫度、優化過濾流程,最終讓回收溶劑噴出光滑漆膜。兩項技術疊加,年度油性清洗溶劑成本直降58萬元。“你看,這就是技術創新挖出來的‘效益金礦’。”開進笑著說。
品質筑基:攻克十余項課題筑牢“零缺陷”防線
“質量是摸得著的口碑,更是看得見的責任。”在開進心中,“零缺陷”要在每道工序、每個細節中踐行。他推動質量管控從“事后救火”轉向“事前防控”:車間裝起全流程監控“千里眼”,班組設起“質量哨點”,操作工可通過對講機“秒報”異常。“現在問題剛冒頭就有人盯,不會拖成‘老大難’。”開進展示的質量看板上,不良數據較去年明顯下降。
啞光車型色差曾是“硬骨頭”,普通人難以察覺的細微差異,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客戶能接受3個單位色差,我們要做到1個單位以內。”他帶著技術員在燈光室泡了1個月,每天對比20多塊試板,從涂料配比對到烘烤溫度,筆記本上畫滿色卡對比圖,連涂料“脾氣”都備注詳盡。經近30次配方調整和上百次試驗,啞光車型色差控制精度大幅提升,成為車間“品質樣板”。
1年多來,團隊攻克電泳粗糙度、淋雨漏水等10余項難題,BK油漆外觀光澤度顯著提升,淋雨漏水問題徹底解決。當量產車型年度DOK目標穩站80%,開進整理的《攻堅日志》封面上寫著:“品質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這條“零缺陷”之路,他將帶著匠心一直走下去。(記者 單杉 見習記者 陳靜)
記者手記
讓更多家鄉情化作新生動力
單杉
行走在北汽麥格納工廠的人行道上,迎面相遇的是一張張年輕的面龐,正如盛夏蓬勃生長的草木,整座工廠給人充滿希望的感覺。這次采訪的主人公,不僅是立足傳統產業的年輕人,更是扎根家鄉的鎮江人。采訪中,開進對家鄉赤誠的愛,令人動容,如今他也將濃濃赤子心化作工作動力,讓傳統產業不斷煥發新機。
開進是土生土長的鎮江人,談起家鄉近年來崛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眼中便閃爍出欣喜的光芒。他坦言,自己也曾收到過不少來自長三角其他城市的橄欖枝,卻最終選擇扎根于此。他指著窗外陽光下熠熠生輝的“ARCFOX”極狐標志,語氣篤定:“家門口的產業正在拔節生長,我這點本事,不就應該在這里生根發芽嗎?”
年輕的心跳與鋼鐵的脈搏在此刻共振,鎮江在產業強市的發展之路上,正因有了這樣的青年而加速奔跑。他們以創新的思維為老枝嫁接新芽,以家鄉為沃土,以匠心為養料,親手培育著屬于這片土地的未來。
責任編輯:臧一凡